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妨给“阿大葱油饼”一份宽容

  木须虫

  号称凌晨三四点就有人开始排队、名气大到BBC也来拍摄纪录片的“阿大葱油饼”摊上大事了。由于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阿大”已被黄浦区监管部门约谈,责令其立即停业。如果无法办理相关证照,很可能将被取缔。此时,距离阿大葱油饼重新开张的9月20日才不过6天。此前,阿大对外称因暑期炎热,短暂歇业两个月。

  9月27日《新闻晨报》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曾经风靡全国,味觉上的记忆勾起人们无限的乡愁,醉人的不只是美食,更有美食背后沉淀的人文历史。“阿大葱油饼”被BBC拍摄成纪录片,其价值亦在如此。“阿大葱油饼”成了网红,却因无证经营被监管部门约谈,容易被解读为树大招风,偌大的都市容不下一个饼摊。

  但其实“阿大葱油饼”与监管的“恩怨”业已存在多年,自从有了《食安法》,小食摊的合法门槛已然难以企及,固定的场所、苛刻的卫生设施条件,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不菲的成本使得传统手工式的美食难有生存的空间。与此同时,城市空间在缩小与固化,城市的人们权利意识在觉醒,傍道驻巷经营已然形成了空间上权利的冲突。“阿大葱油饼”浓缩着都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阿大”的执拗坚守。早年的他或许因为残疾与贫困,只能因陋就简守摊经营,而如今钉在一个地方二三十年,那里已经是他与食客们的“心理地标”,并不是简单经济条件的命题。据说,此前有企业想要收购“阿大葱油饼”这个品牌,或是把葱油饼做成真空包装出售,但都被拒绝了,因为几十年的味道不能变,慢工出细活的品质不能变,老上海的味道也不能变。传统的价值以及传统坚守的价值,或许就在于此。

  “阿大葱油饼”是老上海在现代的“最后印迹”,纵然没有监管的适应瓶颈,它依然会像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工艺一样,最终都会被工业文明的历史浪潮拍死在沙滩上。今年的中秋,传统的老月饼悄然热销,味道是老味道,但味道的背后流淌着工业的血液,少了作坊人文的滋味,怀旧之中陡然多了几分惆怅。“阿大”也是最后的坚守者,儿子不愿意做,徒弟又难有耐心,衣钵难继。他的“阿大葱油饼”,无论做或不做,都将是里弄“最后的风景”,归于传统的记忆。

  “阿大葱油饼”不宜当成普通的小食摊对待,无论是乡邻还是监管,不妨多一份宽容,给予区别对待,不搞简单的一刀切。一者,顺应自然,让传统因循正常的历史周期;二者,加以引导规范,帮助改善其卫生条件、经营环境,在保护中趋利避害,尽可能在传统与现代、在情感寄托与权利诉求中求得公约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