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方 今早送孩子上幼儿园,准备顺带买点菜回家。 正巧路边就有一个买菜的门脸,就在一家大超市的大门边。 这店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店门外,三大盆鱼在氧气的支持下,来来回回,挤来挤去;螃蟹蛰伏着,与水底的石块同色,不时冒着泡,舞动个大钳子,满满一盆;一些海鲜摆放在压平的碎冰屑上,看起来亮闪闪的。店有两个屋面的面积,一个屋面是肉禽蛋等各种杂项,另一个屋面是蔬菜,蔬菜的货架如书架一般,层层叠叠。各种块茎的、绿叶的、果实的蔬菜,排列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两个屋面都撑得满满的。 店面只有那么大,货物太多,通道自然狭隘了。来来往往的大妈却不少,使得小店更加拥挤不堪。 这附近的大型超市也有卖菜的摊位,里面种类齐全,面积也很大。但等我去买的时候,却常常只剩枝烂叶黄、歪瓜裂枣的蔬菜了。大概许多人跟我感触相似,故而超市菜场的人气马马虎虎、不咸不淡。而百米外的生鲜超市,倒是质优,但是价格却比市场要高出一截,所以人气也不甚旺。 我挤到肉铺前,买了一根筒骨。店员大刀阔斧地帮我砍成了几节,以便烹饪。我准备付钱,他却又去称重,说:“刚刚有块骨头掉地上了,我重新称一下。”若不是他提醒,我根本不知道掉了块骨头。但即使我发现了,也不会计较,无心之失,情有可原嘛。关于这事,我见过几个版本:有故作不知的肉贩,闭着眼睛继续大刀阔斧地砍;有飞快地直接从地上捡回,放进塑料袋,生怕被顾客啰唆的肉贩;更有大大咧咧毫不避讳的肉贩,大大方方地把玷污的肉块扔进肉堆。平时,即使心头飘过一丝乌云,我也听之任之了。而今天这位店员自暴失误,“斤斤计较”,却让我挺放心,挺满意的。我喜欢这种“不聪明”的言行。 不久前,我也碰到一个“聪明”的摊贩。那天,我挑青菜的时候,边有口无心地问了句多少钱。他也漫不经心地答了说:“一块五。”我挑完,他把青菜称上一放,说“刚好两斤,四块钱”。 我递给他五块纸币的时候,轻声嘀咕道:“不是说一块五一斤吗?”他默然,似乎是没在意,又似乎不愿回答,只是找了我一块硬币。我有些迟疑地接过钱。旁边站着的一个女人(或许是他的妻子,或许是他的同行)确认道:“这是两块钱一斤的。” 一块钱的事情,我也不愿纠缠。他靠卖蔬菜赚钱,能赚得了几个钱,我岂能跟他过于计较呢?但结合他的神情,心中还是将信将疑。车骑出50米,但见有一堆青菜,上面放了块纸板,上书:“1.5元/斤”。 除了筒骨,我又挑了两棵小白菜、一个西红柿、一根胡萝卜,但付钱居然还要排队。 我排在了大概六七位大妈的后面。此时有一个“聪明”的大妈,却绕过队伍,来到了队伍最前面,把塑料袋放到了秤盘上,示意老板称重。大妈们也许是因为熟识,也许是不在乎时间,也许是对此现象习以为常,反正都没有说话。老板却“不聪明”地拒绝了“聪明”大妈,轻声说:“她们排了很久了呢。”轻轻地把她的塑料袋又放到了一旁。是啊,我也急着回家呢。 我的这些蔬菜老板自动去掉零头,三块钱。便宜! 以廉价、实在、不会变通来吸引客人,与“随机应变”、“聪明”宰客的小贩相比,这个老板确实不怎么聪明,但是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