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漫笔 □碧水 那还是里约热内卢奥运激赛的日子,在卡西诺超市收银台前,遇到法国母亲选购满满一大购物车的食品、日用品。 经停车场,见三个孩子喜洋洋地从这位母亲的购物车取食品,男孩取一袋吐司面包,女孩取一根棍子面包,他俩往各自的车兜装食品;小女孩取一袋薯片跟随母亲走到一辆车尾插有红色三角旗的自行车旁,与母亲一起往车的挂包里装……这位母亲驾的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是一自行车队之自行车。 车队是私家车队,由四辆自行车5位骑手组成,领队的显然是这家的家长,他骑一辆卧躺式自行车,踏脚在车的前轮,车尾插有蓝色三角旗。购物的母亲可能是车队的后勤部长,所购物品是车队的物资装备。不知此乃车队出发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物资装备,还是车队途中的物资补充。领队的车挂载最多,有7个长方帆布袋,座位的中部左右两边各挂两只,后轮两侧各挂一袋,上方又横卧一大红袋,还有一只自行车备胎。后勤部长的自行车有5个袋子,不过她不轻松,她须载1人,是小女孩。她骑的是辆双人自行车,前座为卧躺式座位,供小女孩坐,可与母亲脚踏前行;车的把手靠近前座,很像小袋鼠在袋鼠妈妈的怀抱那般。 在法国,一条白线将不宽的道路分出一条犹如跑道似的窄道,窄道上喷绘了自行车的图案,按照家乡的概念此应是非机动车道。法国的非机动车道多为自行车道,因而在街头,多见一身赛车运动装束的骑手,单人抑或双人抑或双上以上。去年,在第戎火车站的站台,偶遇一对候车的赛车夫妻,他俩头戴一灰一白的头盔,身着一蓝一黄的运动衫,肩背一黑底嵌红条和一黑底嵌绿条的双肩包,手握一白一黑的赛车车把。这对赛车夫妻与我们同乘一班次的火车去往另一城市。法国的有轨电车或火车允许随身携带自行车。尽管如此,一家五口的自行车队还是少见。 也许少见,我们彼此用生硬的法汉双语交流一番,我说的“我是中国人”用的是法语;而他们说的“我是法国人”用的是汉语,他们看完我拍的照片,还用汉语致谢,又说了北京、上海两个地名。当我问他们去过北京吗?领队用手机向我展示一张地图,是一张书有汉字———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地图。汉字下方自北而南的是一条蜿蜒的红色线条,似蚯蚓状。蚯蚓状的线条上标示不少红、绿、紫三色小圆圈,小圆圈中间是白色的五角星,不少小圆圈的两旁标识字母,其中的“Guigang”较为清晰。领队还说了一通法语。我能理解的是他去过广西贵港。至于是否率一家子去旅游,还是参加自行车赛,我们彼此没法说得清楚。 瞧,这一家子车队沿玛丽露易路北上出城。蓝天无云,一路上坡,孩子的车有点慢,挂载的一双旅游鞋随车振荡晃来晃去。此后的第三天,又遇一家庭车队。这是在古城的革命广场,是三口之家的车队,一对青年男女,各推一辆赛车,女的赛车后挂载一辆小童车,小童车后部插一杆红色三角旗,透过童车的帐篷能见吮着奶头、舞动着粉团似小手的幼儿。他们的车兜有刚买的番茄。 法国多假日。夏季的假日,法国人或多或少会举家出游,有些是自驾游。不少自驾游是驾房车而行,有意思的是中老年人驾房车出游的多,青壮年人则是骑自行车出游的多。即使自驾房车的法国人也大多在车厢后挂载两辆自行车,在一地宿营后,再骑自行车而游。 曾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巧遇环法自行车赛车队,其熙熙攘攘驻足观赛的场面,可见法国人喜爱自行车运动的特点。也许如此,我似乎格外关注法国人里约奥运是否夺得自行车赛金牌,关注出于一种思维定式,比如我们热衷于乒乓球,乒乓冠军应是志在必得。然而,我想错了,法国人热衷各类体育运动,非为比赛,而为喜爱,抑或为喜爱运动而带来的快乐,犹如偶遇的家庭自行车车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