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大家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字经》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由于《三字经》影响大,故效法其以三字编写的各类蒙书很多,如《弟子规》《改良女儿经》《历史三字经》《地理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医学三字经》等,太平天国时有《太平天国三字经》,洋务运动时有《时务三字经》,辛亥革命时有《革命三字经》,土地革命时有《苏区三字经》,新中国成立后有《新中华人民三字经》等。

  再则是译本也很多。从明朝开始,《三字经》就已流传至国外。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1579年,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罗明坚,到澳门学习中文,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三字经》,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

  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首先研读的就是《三字经》。其中一位学生罗索兴将它翻译成俄文,后选为培训教材,成为俄国文化界的流行读物。“俄国汉学之父”俾丘林(1777-1853)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在1829年推出《汉俄对照三字经》,并称《三字经》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普希金读后,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如今普希金故居还珍藏着当年他读过的《三字经》。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东方学系都以《三字经》为初级教材,而俄国大多数入华商团和驻华使者的培训多以《三字经》为首选教材。 

  韩国、日本对《三字经》也非常重视。日本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7)已印行由中国商船带来的各种版本的《三字经》。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三字经》,后更大量出现各种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经》《皇朝三字经》等,达二十多种。

  英国的马礼逊(1782-1834)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三字经》。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他主办的《中国丛报》上刊载《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在法国,犹太籍汉学家儒莲(1797-1873),在1827年担任法兰西研究院图书馆副馆长后翻译出《孟子》《三字经》《西厢记》《道德经》等中国典籍。1989年,新加坡出版由潘世兹翻译的英文本《三字经》,此书被推荐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并成为新加坡的教科书。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编入《儿童道德丛书》,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习,成为一本世界知名的启蒙读物。

  记者 陈晓旻 整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