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谈巷议

  别让月子行业成为监管真空

  医患关系需“耐心医生”改善

  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成都月子中心普遍火爆。在这看上去很美的高端服务背后,也有业内人士直言,一些“韩式”“台式”招牌多为噱头。而对于月子会所宣传的名医团队,该业内人士坦言,大部分月子中心都和医院医生进行合作,但不少医生只是兼职。此外,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关资质与培训,多数是来自家政公司人员,换身衣服而已。11月15日澎湃新闻

  

  其实,媒体的调查和业内人士的直言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这些年,月子行业的乱象屡屡被媒体曝光,专家也好,社会大众也罢,屡屡呼吁加强监管。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其时,人们普遍期待月子行业能够因此得到相应规范。遗憾的是,这一文件出台后,便没有关于规范月子行业的下文。

  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自然也就没有对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明确。于是,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一幕:面对媒体的爆料和追访,工商部门说经营者只需要申领一张营业执照就可以开设月子会所,没有其他任何要求,卫生部门则说月子会所并非医疗卫生机构,不提供医疗服务,所以没有法律依据对其进行监管。

  没有部门监管,也没有起码的行业准入标准和自律机制,月子行业自然而然就会如脱缰野马一般,母婴的合法权益更是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

  需要看到的是,伴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母婴市场越来越庞大,对于月子行业,亟须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对行业从业者的规范,别再让月子行业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

  佘喜英

  

  医患关系需“耐心医生”改善

  “你是蒋医师吗?”“哎,对哦。”“我再问一遍,你是蒋医师?”“哎,我是蒋医师。”“你说你是蒋医师?”“我是蒋医师。”操着一口吴侬软语,在一段小视频中,一名老人反复地向坐诊的一名医生询问同一个问题,而医生也是有问必答。2分07秒的视频,一共前后17个来回,而医生的每一遍回答都显得耐心和友善。

  11月15日《扬子晚报》

  

  当下医患互信逐渐稀缺,医患关系不断恶化,医患矛盾不断加剧。除了大众熟知的“看病难”“看病贵”等机制性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给病人看病过程中,缺乏耐心,缺少人文关怀,患者感受不到“上帝”待遇。“耐心医生”无疑弥补了当下医疗环境中缺少的那种人文关怀,正因如此,像蒋医师这样“耐心医生”才成为“网红”。可以这么说,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更多这样的“耐心医生”,用自己的耐心消除大众的误解,赢得患者的信任。

  而要培养更多的“耐心医生”服务患者,慢慢改善医患关系,除了呼吁和引导医生树立高尚医德外,最关键的是要改善医疗环境,增加医疗资源,减轻医生工作负担,让医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当“耐心医生”。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医疗总资源还比较匮乏,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特别稀缺,导致一些三甲大医院人满为患。在医生给每名病人看病时间只有几分钟的情况下,即使医生有心想耐心与病人沟通,恐怕后面排队的其他病人也不乐意了。

  可见,改善医患关系,培养更多的“耐心医生”,就必须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增强基层医院实力,分流患者去基层医院看病,减轻医生工作量,让各个级别医院的医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耐心地与患者交流。张立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