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铁丢书”不是城市阅读率的试纸

  斯涵涵

  上周日下午,一群神秘人出现在珠江新城的地铁站内,他们手拿着书籍,寻找合适的位置放下后,就在远处默默地观察着人与书的各种相遇。这是一场试验,也可能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开始。这一切,缘于一名叫张旭明的年轻小伙。上周三晚,他在自己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后,短短两天时间,不仅收获了逾5万的阅读量,还聚拢了120多名年轻人,成立了一个“丢书帮”的城市先锋试验群。

  11月15日《南方都市报》

  

  “学霸女神”赫敏在伦敦地铁站丢了100本书,引发伦敦市民的争相寻找和阅读分享;而张旭明精心挑选的9本书丢到广州地铁上,大多数人是把它放到了不碍眼的地方,而很少有人会拿起来翻阅,中外迥异的“丢书”情节,让不少人为此心塞,“中国人不爱阅读”的结论呼之欲出。

  然而,稍加分析便会知道,这个结论未免“简单粗暴”。赫敏何许人也?才华兼美貌的“学霸女神”,还有陪伴无数观众成长的知名电影作品,其“丢书”信息也被广而告之,可以说,伦敦市民的争相寻找,缘于她丢的书,明星效应大于书籍效应,收藏价值大于阅读价值。而籍籍无名的人才发展培训师张旭明,不过是悄无声息地在人来人往的广州地铁上丢了9本书,借此观察人们的反应。无论从知名度还是书籍、人员数量上,以及活动的方式上,二者都有着云泥之别。完全不在一个层级的实验,却想得出考察城市阅读氛围的宏大数据,岂不是令人哑然失笑?

  书籍是用来阅读的,而不是用来丢的。正如网友所说,国情不同,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本来就不是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而地铁本身是一个人流量非常大的公共场所,在地铁内进行任何实验或是体验活动,哪怕是很高尚的理由,都应该经过批准做好预案,以免发生拥挤等安全事故,大家都应该尽量避免为地铁公共空间带去不好的潜在影响。

  再则,张旭明精心挑选的9本书未必是别人喜欢的书;“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也是国人的朴素道德;工作、生活压力大挤占了读书的时间,多媒体阅读早已异军突起,效果良好的图书漂流活动在很多城市兴起……太多的主观及客观原因致使“丢书”最后可能只会流于形式。

  故而,莫把“丢书”当做城市阅读率的试纸,因为国情、文化、时间、心情不同而会表现各异。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是尊重知识、享受读书快乐的自然反应。我们或许不愿捡起陌生人丢下的书,并不代表我们缺乏阅读的传统和文化交流的正能量。 

  当然,“丢书帮”的尝试也不乏积极启示:政府要为民众提供更多读书时间和渠道,拓宽图书交流渠道,提升阅读工作的组织效率……总之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