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列 看到这个标题,想必各位定有疑惑,何意?其实,这是一道点心名,食材极为普通。不过,对这道点心,有段遥远的故事,有兴趣的客官,不妨听我细细道来。 四十余年前,我四叔的岳母患疾,从此长年躺在床上,四叔请了个保姆,除了照顾其岳母外,还负责烧菜煮饭、打扫卫生。保姆大约六十年纪,我们叫她嬷嬷,花白头发,高高颧骨,大大眼睛,五短身材,相貌甚至有点“丑陋”。我们每次去四叔家,倒见收拾得干净,四叔的岳母躺在床上,面色红润,精神不错,但我们凭形象,对这位嬷嬷没有什么好感。 那年春节,四叔家照例请客,四叔年轻时曾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宁夏。四婶学校毕业后,去安徽工作,所以说,四叔与四婶两人长年吃食堂饭,对烧菜煮饭不大在行。用他们的话说是“生煮熟”,而我们也不在意他们的烹调技术,图的是热闹的气氛。 有了嬷嬷,四叔只负责采购食材即可,听说今年由嬷嬷掌勺,我们均表示不大看好,这样其貌不扬的人能烧出什么好吃的菜肴? 然事实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那嬷嬷烧出来的菜肴令我们惊异,每上一道菜,报一个菜名,许多菜名我们从未听过,根本不用说吃了,虽然当时食品匮乏,但其变着法子丰富菜肴,色香味俱佳,吃得我们连连说好。要知道当时没有煤气,那可是在煤球炉上烧的菜,火候是难以控制的。 当我们吃得酒醉菜饱,刚要放下筷子时,又上来一道点心,只见盘子中白色点缀着点点黑色,仔细一看,白色的是年糕,黑色的是芝麻。黑白分明,香气扑鼻,令人垂涎,迫不及待夹起年糕,入口,有点烫嘴,香、甜、糯、韧,吃得你不肯放箸。很快风卷残云,顿时光盘,大家一致说好。吃完了点心,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忙问在厨房忙碌的嬷嬷,只见嬷嬷手擦围裙出来,笑眯眯地说,叫“蚂蚁过雪山”,细想,拍案,这名取得好。 母亲忙要嬷嬷介绍“蚂蚁过雪山”的烹制过程,嬷嬷说,做法很简单,首先,把年糕切成约6厘米×2厘米×1厘米的长方体条子(需切去年糕两旁的边皮,意在保持年糕的长方体棱角,美观),然后,把切好的年糕放入冷水中,支锅于灶上,水开,放入年糕,稍熟捞出,上淋冷水,意在年糕间不会相互粘连。等锅热了,放入猪油,年糕、白糖入锅,再撒上一把黑芝麻炒,芝麻的香味即扑鼻而来,片刻,起锅,一盆“蚂蚁过雪山”就火热出炉了。 雪白的年糕在盆中呈圆锥状,犹如一座雪山,其中的黑芝麻似千百只蚂蚁,从不同的方向过雪山,象形生动,惟妙惟肖。放猪油的目的意在保持年糕的热度,趁热吃,味道最佳。 席散道别,再一次夸奖嬷嬷烧的菜好吃,嬷嬷笑言,今天这些菜都是“小儿科”,鱼翅、海参那才见“真生活”,听得我们瞠目。原来,嬷嬷以前在上海大户人家做过保姆,学过烹调技术,烧得一手好菜,嬷嬷还会英语。人不可貌相,从此我们对嬷嬷刮目相看,计算着何时能再上四叔家吃饭。 后来,母亲学了几次,“蚂蚁过雪山”也烹制得有滋有味。再后来,手艺传给了我大姐。每年春节,在大姐家吃饭,作为保留“节目”,最后大姐总会搬上一盆“蚂蚁过雪山”,在肯德基、麦当劳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们的下一代也吃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