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燕 我的淘宝店在开业后的第二年春天晃晃悠悠地冲上了三钻。淘宝有无数个像我这样的小卖家,每天守在电脑前,接几个赚不了多少钱的单子,倘若运气不好,某天还有可能“吃零蛋”。我的店除去春节、儿童节这样特殊节日订单量会猛升一下外,平时还算稳定,有单但不多,我一个人打理起来也不累。朋友说我简直濒临饿死的边缘,其实我还蛮享受这种状态的,原本我开童装店也是因为兴趣,升上了三钻后就想着不必再为攒信用而去进大批用来跑量的货了,可以随心所欲地拿一些自己喜欢的款,种类亦不用太多。少而精是我那个时候的进货原则。 悠闲地经营一家小店是一件蛮幸福的事儿。朋友却认为我“不思进取”,她建议我起码应在本市的各大QQ群多发发广告,尤其是本小区的群。我们小区有好多潜在客户,这个我明白。不过考虑了下还是没去做宣传,业主们在小区群里聊天聊得好好的,我如果突然去插个广告,总觉得很突兀,怪难为情的。然冥冥之中像是自有安排似的,几天后我填单子准备发货,写好姓名后发现买家居然是跟我同个小区的,而且就在我后面一幢。我立马弃了快递面单,给她发了个短信,告知她这个情况,如有需要可送货上门,或者她也可以上门取货,再把运费的钱退给她。几分钟后,对方打来电话,声音里透着兴奋,说真没想到小区里原来深藏着这样的童装店,晚上会带朋友一起过来看看。我有预感,这是个古道热肠的人。 那晚六点半左右,随着门铃声打开门,我不由吃了一惊———门口黑压压的,好像有好多人。站最前面的一名女子笑意盈盈地问,是不是XX童装店,我当即报出了她的旺旺名,她乐呵呵地说真是太好了,以后给女儿买衣服方便多了。她们进门后,我才看清共有8个人,4个大人4个孩子,最小的那个宝宝还不到两周岁的样子,居然会抓起一条公主蓬蓬裙怎么哄都不放手,还拼命地往她妈妈的包里塞,这可把我们都逗乐了,瞧瞧,多大的女孩儿都是爱美的呢。我把原本叠在袋子里的衣服一一拿出来,供她们挑选,大人和孩子都欢喜雀跃的样子,拿拿这件,摸摸那件,在身上比画来比画去。孩子与妈妈的审美恰巧一致,那就简单,就买这一件了;若母女俩出现分歧,妈妈就会在边上循循善诱,说这件不配你的肤色、这件不适合上学穿或干脆就说妈妈不喜欢这一件,有时候,孩子是很难被说服的,她们有自己的主见,最后做出让步的往往是妈妈。看中了衣服还要配裙子、裤子,甚至袜子,她们挑得不亦乐乎,最后当然是满载而归。原先只在我淘宝店拍下一条裙子的她另外又买了三件,一个劲地说能摸到实物放心多了。她们离开前还跟我说不好意思翻得那么乱,我真诚地向她们致谢,她们是我第一批小区里的顾客,也是除了朋友外第一批上门来挑选的顾客。店里的每一款童装都是我精挑细选而来,亲眼看着妈妈与孩子们对它们爱不释手的模样,这种满足感是前所未有的。 热心肠的她后来又带了几拨人过来,很快地,小区里有好多人知道了这里有个开淘宝童装店的,她们中的几个甚至还在小区的QQ群里提到了我的童装。于是,原先在群里可有可无的我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群员们或直接在群里咨询或开小窗私下找我,后来干脆给我起了名儿,就叫“童装”,我很自然地一呼就应。从此,我除了盯住旺旺,还要时常关注着QQ。家里经常会有人突然造访,她们当然是来看童装的,我索性在门口竖了个某某童装店的牌子,省得她们敲门时还要迟疑会不会找错。那一阵子,进进出出的顾客挺多,基本都是住我们小区的,偶尔也有顺带同事或朋友过来的。有时候一开门,双方都哈哈大笑或者满脸惊讶:原来是你啊!同住一个小区,总有几个相识或半熟不熟的人。小区里的顾客们会还价,会建议多进些别的款,还会拿家里的衣服过来征求我的搭配意见……恍惚间,觉得自己像是开了家实体店。她们中的一些深知淘宝店信誉的重要性,挑好衣服后说还是不付我现金了,遂不厌其烦地在我店里一一找到相应的宝贝,然后一个个拍下付款。她们不但给了五星好评,还对买去的每一个宝贝都做了认真细致的评价,满满的赞誉与鼓励,甚至还要发上若干好看的照片助威,令我感动不已。那段时间,我觉得特别有动力,因她们的推波助澜,店铺的流量和成交量也噌噌地往上蹿了一大截。 小区里的顾客几乎都成了回头客、老顾客,我与她们中的几个还成了朋友,因为各自的孩子也一般大小,所以经常会大人小孩一起聚会,抑或出游。这真是个开淘宝店带来的意外且珍贵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