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从12月3日持续至今,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地区的严重雾霾污染,引起了正在广东肇庆召开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的专家、官员以及研究机构的关注。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几乎所有与大气污染物有关的指标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12月4日《法制日报》 不出所料,与往年一样,冬季不利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让许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重陷严重的雾霾污染。雾霾之“狼”其实早就来了,也“治”了多年,但许多城市的居民,在许多时候对雾霾的严重程度、治理效果和前景均表现出严重担忧。 大气污染的成因,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其中石油、煤炭这两大化石资源污染占了大头。那么,近年来对这两大污染源的治理存在哪些“短板”呢? 以汽车尾气为例,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有效改善碳排放,但直观地看看我们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近十几年陆续买汽车、换汽车且越换越高档的不少,可换新能源汽车的有几人?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大“瓶颈”之一是充电难,据说有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工作,可直到如今,充电能像加油那样方便吗?而按照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的说法,充电桩建设技术简单,单个成本也就几百元钱,只要对现有的电线杆、路灯等设施进行改造,重点解决消费者回家和上班时给车辆充电的问题即可,根本不像有些部门、有些人说的那么难。 再拿燃煤污染来说,相比南方,北方城市居民供暖产生的燃煤污染让本已脆弱不堪的大气环境雪上加霜。据《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多年来造成哈尔滨等东北城市冬季严重雾霾污染的“真凶”之一是一种供暖季使用的劣质褐煤,尽管目前已被禁用,但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供暖企业仍然偷用,因为一旦彻底停用,企业也将陷入亏损而影响供暖。对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问题,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却姗姗来迟。 另外,面对群众举报的多起大气污染事件,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出于种种原因,不及时查处、查处不力甚至不查处的现象,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如今年6月24日《宁波晚报》报道,余姚市临山镇有4家企业,一年多来,一到晚上就违法排放废气,虽然村民持续举报,但直到记者采访后当地才对其采取断电措施。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或许并不缺乏,但嚷嚷了多年未见明显改观的充电桩建设、雷声大雨点小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对污染企业的查处不力等人为因素,说明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着部门壁垒与扯皮、执行能力弱以及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控制等诸多短板。这些人为的短板,已经在客观上成为如今越来越严重的雾霾污染的“帮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