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舌尖上的羊骨头粥

  □胡志东

  

  进入寒冷的冬季,人们以各种方式取暖,有的人买个暖手宝取暖,有的人开空调取暖,有的人通过运动来取暖,而我的方式则是在晚上喝碗热气腾腾的羊骨头粥后再入睡。

  我家住在慈溪坎墩,坎墩的羊骨头粥与匡堰的宋家漕香干、鸣鹤的年糕、天元的黄酒、三北豆酥糖等小吃一样出名。坎墩十里长街,开羊骨头粥的小吃店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家。据说多吃羊骨头粥,能驱寒滋补、增强御寒能力,最重要的是味道鲜美可口。与我爷爷年龄相仿的老人告诉我,坎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有了羊骨头粥,当初只有零零星星几家。

  每年冬季,有朋自远方来时,我必会带去吃一碗热乎乎的羊骨头粥,席间,在微信朋友圈晒图,引来小伙伴们羡慕不已。离我家二十来米有一家“阿山羊骨头粥”小吃店。老板叫阿山,五十来岁,他老婆是帮手。他的手艺是祖传的,开羊骨头粥小吃店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坎墩街道分坎东、坎中、坎西三块,“阿山羊骨头粥”则位于坎西较偏僻地段,阿山为人厚道勤劳,自知小店位置偏僻,就用足料的羊骨头、上等米料来吸引吃货。

  阿山每天下午4点开始准备,把20公斤羊骨头切得如麻将牌大小,与米一起放入木制圆桶、底部是铁的锅中,下面用四眼煤炉猛火烧。3小时后停火,以焖锅保温,1小时后,揭开锅用长柄勺从锅底往四周或往上反复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羊骨头的骨髓与粥完全融合;二是粥不会粘锅底;三是搅拌过程中散发出的浓浓羊骨头香味弥漫整个巷弄,足以吸引吃货。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年幼的孩子都称呼老板为“山哥”。“山哥,来一碗羊骨头粥。”“山哥,来两碗羊骨头粥。”过了晚上8点,吃货们陆续上门。也许他们闻到了诱人的羊骨头粥的浓浓香味,也许到了这个点,想吃碗热气腾腾的粥解馋暖身。

  吃货们对羊骨头粥的吃法也有讲究。年幼和年老的怕啃不碎骨头,喜欢粥多羊骨头少;年轻人牙齿好,喜欢粥少羊骨头多;常客对羊骨头多少无所谓。其实4个小时的炖、煮、焖,骨头轻轻一咬即化,而骨血和骨髓与粥也早已互相渗入。吃之前按个人口味加上炒盐,放些葱花,爱吃辣的加辣椒粉。有的吃货再点一对羊蹄或一盘炒年糕、香干、牛肉、蚕豆,配上一壶米酒。比当年鲁迅笔下孔乙己一碟茴香豆、一碗黄酒的生活惬意多了。

  有一次晚上我去吃羊骨头粥,看到5名操外地口音的男子,原来他们是慕名从二十多里外的城区赶来的。以前他们在坎中吃过,嫌骨头少料不足,来山哥店里吃过一次后,觉得路虽远点,但还是喜欢这里骨头多粥稠的味道。

  最可爱的是我三叔和堂妹,父女俩一到每年中秋羊骨头粥开市,为吃羊骨头粥宁可晚饭少吃点。次年清明节结束时定要再去吃一次,因为这顿吃完再想吃就要一直等到中秋节,这对吃货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晚上十点半开始,阿山羊骨头粥小吃店三四十平方米的屋子里客人爆棚,排队的吃货们只能闻着香味垂涎欲滴地等上一会儿。

  他们愿意,因为他们爱上了这个味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