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毛一波 朱渊) 古建筑被活化利用,成为村文化礼堂展示乡村记忆。昨天,海曙区古林镇仲一村新文化礼堂的揭幕,让人们能够在礼堂里看到黄古林草席所有的编织工具和整个村庄的发展历史。 仲一村文化礼堂是利用古建筑青阳道观打造而成的。青阳道观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此番文化礼堂以“仲草走天下,一席创世界”为主题建成了仲一村“和美家园馆”,设立草席非遗馆、村史村情馆、非遗展示等,开辟了儒学讲堂,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据悉,仲一村的历史和草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过去,仲一村家家户户种植蔺草,从事草席编织。“白麻筋”草席更是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参加日内瓦联合国大会的各国首脑。在二十一世纪初,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2009年,黄古林草席编织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仲一村成为省级传承基地。黄古林草席编织工艺的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64岁的郑仁菊昨天在礼堂里现场介绍了草席的制作工艺流程,她希望通过文化礼堂内的展示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传承这门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