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幕式上古琴演奏。记者 周建平 摄 |
□记者 陈晓旻 席地而坐的矮几上,或放着古琴,有人在静心抚琴;或放着香道,有人在屏气研习;或放着文房四宝,有人在潜心作画。 这是昨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展的“乘物游心———中国古琴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展演现场。 希望唤起宁波这一文化名城的人文记忆 古琴,原称琴或七弦琴,又有绿绮、丝桐等别称,是中国保留古代音乐风貌最多,且深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乐器。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古琴艺术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所承载的天地精神与人文情怀,以及“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审美核心,是中国哲学与智慧的精炼与浓缩。 为什么把首次古琴艺术展演项目放到宁波?本次展演主办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钧天坊创始人、古琴艺术家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有着深厚而悠久的人文底蕴和传统,我们希望通过展览与音乐会等形式,将古琴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对生活的理解,在每个来访者的心中播下一些种子,唤醒人们内心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忆;把深奥的东方文化智慧,用当代艺术呈现的语言来进行有效的阐释,令传统人文精神更深地融入当代生活,用生活美学的方式实践文化修行理念。 倡导古琴艺术与当代生活相结合 将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美学理念的提出,源于2012年国家大剧院的“无痕———当代琴人生活美学与生命态度”展。 此前“无痕”展所开启的、融合当代视听艺术的空间美学展现,经过长达四年的实践与积累,已成功地将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琴、书、茶、花、香”,以古琴艺术所蕴含的“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核心审美精神,融入当代生活场景之中。而本次展览,则在此前审美先行的基础上,将现场观众重置为艺术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观众可以通过古琴试操、书法临习与木工制作等参与活动,自己动手创造美。 据悉,该展演项目是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此次宁波站展演为期十五天,2017年1月8日还会在宁波大剧院举办一场“乘物游心———钧天云和古琴音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