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2016年11月16日,共享单车Hellobike首次进入宁波,截至目前,“小白”已实现了当时所说的2016年投放“大约2万辆”的目标,目前注册用户已近30万,订单量比刚进入宁波市场时增长了300%;去年12月7日,国内共享单车“大佬”摩拜单车也入甬,不到一个月,车辆投放也已上万辆,单辆车单日最高流转量达到了21次。但违规停放、丢弃毁损等不文明现象,让共享单车很受伤。 1月5日《宁波日报》 与全国许多城市相似,共享单车在受到宁波市民热捧的同时,不文明现象对共享单车的推广与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凸显,其中以乱停乱放为甚。这一让城市管理者头疼、共享单车经营者犯难的问题,目前无论在技术约束还是管理方式上,尚无行之有效的应对良策。经营方与管理方都坦言,要让已在城市风靡的共享单车长久造福市民,最靠谱的依托是市民文明用车。那么,面对各地时有曝出的遭遇落水、失窃、违停、毁弃等不文明“事故”,共享单车的明天会被看好吗? 我们发现,伴随着技术与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设施对市民的“约束力”在“退步”。回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宁波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市民尚不知道公交车无人售票为何物,更有不少市民担心:有人售票尚且有人逃票,无人售票那谁还买票?那时的公交车上最常见的情景是:满头大汗的售票员一边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挤来挤去忙不迭地卖票收钱,一边扯着嗓子高喊“车票买起来”,可总有那么几位“闷声勿响”眺望窗外风景的乘客,一旦到站便不顾是否买过票大摇大摆地下车走人。但乘客中更多是将事先准备好的零钱握在手上,上车后通过密密匝匝的人群,完成他们与售票员之间零钱和车票的“接力传递”———这就是文明的力量,也是后来无人售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石”。 再来看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相比,共享单车少了租用手续、取车与停放桩位等“约束力”,这是它们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但“约束退步”带来的不文明行为对车辆的损害、道路的侵占等问题也显而易见。“约束退步”造成的“缺口”,能否被市民文明素质的进步补上,就成为共享单车下步能否被进一步看好的关键。 实际上,相关部门当年推行无人售票面临的逃票、投假币等不文明问题,并不比如今的共享单车少多少。而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的进程让我们看到:技术进步尤其是文明进步的力量,可以将越来越多的人“裹挟”向前,使不文明行为逐步得到约束与克服,使城市的整体文明素养“螺旋式上升”。因此,我相信,文明进步能够补上目前共享单车的“约束退步”,不会因为目前时有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而夭折。当然,在文明的“渐进”之路上,每个市民都要争取不掉队。要是文明进步跟不上趟,配不上套,那共享单车的技术再新,管理再好,恐怕也是前景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