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地教育”不能在乱象中发展

  郭文斌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业界认为这将掀起一股研学旅行教育的热潮。目前,各种主题的营地教育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有业内人士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营地教育首先应该看教育理念。1月10日《信息时报》

  

  “营地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环节中的一个“课外环节”或是“拓展环节”。现在许多国家都实施“营地教育”。据统计,美国有1万多个营地,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名中小学生。日本有3500多个营地,每年超过300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营地教育活动。澳大利亚是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国家,营地教育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这些国家的营地教育往往在湖泊、森林等地开展,有几十种项目,课程体系非常专业。 

  “营地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也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起源于英国的“营地教育”,到了国内,在监管缺失的情形下,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如果举办者只将眼睛盯着挣钱,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还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逆教育”,这是需要警惕的。事实上,目前营地教育产品五花八门,乱象也多,有的机构为了客源,对家长的任何要求都满足,丢失了营地教育的本源。还有的机构迫于家长要求,提供所谓的“跟踪服务”,实际做法是每天在家长微信群里发发活动照片,没什么可汇报的就发红包热闹一下。

  对于“营地教育”,我们需要理性认识,这未必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营地教育”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一方面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另一方面还要看清楚“营地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否通过相关权威机构组织的鉴定,以及营员“回头率”。在海外,好的营地教育项目往往返营率超过50%。不过,家长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很多时候是盲目的,要想让家长都能够变得思路清晰,能够理性帮助孩子选择“营地教育”,这不太可能。因此,这还是要靠监管部门。现在一边是“营地教育”举办得红红火火,特别是寒暑假,更是层出不穷。另一边却是监管部门袖手旁观,要么推诿,要么假装没看见。“营地教育”在国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乱象已经衍生,不要等到出现了重大问题,才想到去管理。

  对于“营地教育”,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出击,要进行严密监管,既要检查相关资质,又要对教育理念进行科学检测。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营地教育”要坚决取缔。不要让学生付了钱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营地教育”唯有在严密的监管之下才能够走得更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