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急,慢慢来

  □张红惠

  

  很多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表现得很焦虑,总是会拿孩子的不足跟别的孩子做比较,时常有一种“别人家的孩子”那种感叹。

  最近北大女孩的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疯传,很多父母非常认可一个观点:养孩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付出与欣赏。

  父母的各种抓狂伴随孩子的成长:怎么这么慢呀,怎么还不会呀……记得儿子幼儿园时,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在慢慢地画画,一张A4纸上画了二十多只小乌龟,每一只上面都是五颜六色的。我开始着急地催促,“你怎么这么慢呀,快点……”孩子不紧不慢地边画边回答,“我就是慢呀。”完了,这可怎么办呀?以后学校作业要做到几点?我一下子想到以后儿子面对的功课。在回家的路上,儿子高兴地说:“妈妈,别的小朋友只画两三个乌龟,我画了二十几个,我们中一班小朋友每人都分一个,你说好不好?”我的心被“小蜗牛”柔软地触动了。

  在以后很长一段日子里,依然充斥着“妈妈上班来不及了,快点!”儿子带着哭腔回应我,“妈妈,不来不及,不来不及!”

  在儿子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我收到数学老师的电话,说孩子提前把一个学期的《口算》作业全部完成了,但错误很多,希望还是按照学校进度做作业,不要提前做。我听了又惊又喜,惊的是第一次接到老师的批评电话,喜的是儿子动作很快,不再是“我就是慢呀”。

  渐渐地发现,儿子在学习方面总是急着往前赶,急着探索前面未知的知识,缺少静下来慢慢思考和总结的时间。

  现在很多家长聊起孩子时,总是充满各种焦虑。我想那是父母缺乏等待的耐心,在催促中孩子少了静下来钻研的时间,少了那份精益求精的品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静等花开就行。在孩子慢下来时,请你也放慢脚步对他说,别急,慢慢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