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这些年,见过太多的“反转新闻”和“新闻反转”,但河南在4天内3次调整禁燃烟花爆竹政策的奇闻,还是让人“脑洞大开”。 据新华网消息,1月13日,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从春节开始全省将在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1月14日便调整了这一政策,下发《关于扩大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域的紧急通知》,要求从即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坚决杜绝燃放烟花爆竹现象,1月16日《大河报》头版还刊登了该消息的导读;1月16日下午,这一经过调整的政策被收回并停止实施。 据悉,导致最后一次“反转”的直接原因,并非民众对于所谓的习俗和气氛有多“依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月16日在互联网上流传,由286家企业参与联名的《河南省全体烟花爆竹经营公司请愿书》,称全面禁燃烟花爆竹将给湖南、江西烟花爆竹生产厂家及河南省全体烟花经营公司带来库存烟花爆竹难以消化处理而存在安全隐患、烟花爆竹无法销售、厂家回款无门、爆竹经营企业工人工资无法结算等一系列问题,认为不应快速一刀切解决问题。 企业反映的当然并非没有道理。但这些小道理,与雾霾、环保和民生健康的大道理相比,还能否站得住脚,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说相关企业的这种说法能够逼迫相关部门屡屡让步,那么,战胜雾霾只能成为“童话”和“笑话”。你想,眼下那些对雾霾“贡献”大的企业,说起来哪一家不是有员工就业和利润贡献?如果这家关不得,那家减不了,雾霾恐怕只会有增无减。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企业老板发财,无辜百姓受害,糊涂官员买单。 与其他企业直接制造雾霾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燃放烟花带来的雾霾等污染和伤害,是在部分民众的“配合”下实现的,烟花燃放者也是“烟花雾霾”的直接“推手”。 当然,就像关停那些雾霾贡献大户需要一个过程一样,全面禁放烟花爆竹很难一蹴而就。尽管出发点与努力的方向都没错,本次河南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紧急通知”仍然遭到企业的强烈反弹而夭折,其中有工作没有细做实的原因,也有任性“拍脑袋”之嫌。正如一家企业所说:全面禁放的决策需要经过论证,现在却没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如果是去年5月份下这个决定,企业还有操作的空间,生产、进货和库存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问题。 问题是,因为气候原因,5月份正是各地空气质量不错的时候,当时相关部门对冬季的空气质量的估计和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缺乏“深谋远虑”,才导致了今天的被动。那么,从现在起就早做准备,逐步扫清障碍、排除阻力,明年这个时候,全面禁放烟花爆竹能否在河南和其他许多地方成为现实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毕竟,如果烟花爆竹都禁不了,战胜雾霾只能成为“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