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身高1.75米,妈妈1.6米,14岁男孩的身高却比同龄孩子至少矮10厘米,来就诊时发现骨骺已经基本闭合;11岁女孩身高1.5米,发育前猛进补,人参、当归吃了不少,骨骺也已基本闭合,身高少长6厘米……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来咨询长高问题的家长明显增多。医生提醒,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身高问题时认识有偏差,像“父母都高,孩子肯定也不会矮”、“到了青春期,孩子要长高就要多进补”等,其实都是误区。 父母都高,孩子也不会矮? “我们都不矮,怎么孩子总长不高?”近日,宁波市妇儿医院矮小门诊来了两位焦虑的家长,孩子爸爸身高1.75米,孩子妈妈身高1.6米,都不算矮。但他们14岁半的儿子,看上去胖墩墩的,身高只有1.58米。 根据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差单位数值表,年满14周岁半的男孩身高中位数应该是168.2厘米,这个孩子的身高比正常标准差了近2个标准差,已经达到“矮小症”的诊断标准了。 医生给孩子测完骨龄发现,这个孩子的骨骺已经接近闭合,也就是说已经没有多少长高的余地了。原来孩子从小学开始,身高就一直比同龄孩子矮一大截,但家长一直觉得孩子只是晚发育,不用着急,因为父母身高也不矮。加上孩子平时胃口很好,鸡鸭鱼肉样样不挑食,家长觉得只要能吃就不愁长,等到就诊的时候,孩子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时机。 “矮小症的孩子有很多父母都不矮,因为很多家长觉得自己不矮,孩子也不会长不高,其实遗传只是决定孩子身高的因素之一。”宁波市妇儿医院小儿内分泌科主任张建萍介绍,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的身高比同年龄、同种族、同性别的孩子身高矮5厘米,就要留心观察,如果矮10厘米,就要到专科医生那里看一看。对照标准身高数值表看,如果身高比正常值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就必须要去就诊了。 性早熟也会影响长高 宁波市第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方敏说,如果孩子现阶段身高不低于正常值,甚至比同龄的孩子更高,也不意味着以后就一定能长高。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是否有性早熟的情况,性早熟也会影响孩子身高。 张女士因为自己身高不高,特别重视女儿的身高变化。她给孩子餐餐都吃大鱼大肉,还不时给她买一些保健品。因为营养过剩,女儿9岁就早早来了例假,当时孩子身高147厘米,远远高于同龄人,比正常身高值高出2个标准差。张女士满以为自己的方法奏效了,还很窃喜。 谁知,三年后,张女士的女儿长高速度明显减慢了,去年甚至都没长高1厘米,张女士赶紧把女儿带到生长发育门诊进行检查。方敏说,经过检查,张女士女儿的骨龄已经达到16岁,远远超过实际年龄,预计她最终身高可能定格在153厘米。吃得太好也不是好事,像这个孩子9岁就来例假属于性早熟。虽然一段时间内身高可能高于同龄人,但是骨龄增速,压缩了生长发育的时间,反而影响了最终身高。 张建萍医生也认为,一般来说,女孩在9到9岁半开始出现乳房增大,月经初潮一般在11岁左右;如果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即可判断为性早熟。男孩一般在10岁以后睾丸增大,如果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也可判断为性早熟。 11岁女孩进补半年,身高少长6厘米 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长高,都喜欢给孩子进补,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有个11岁女孩刚刚月经初潮,身高1.5米,看看比同龄孩子高不少,但一测骨龄发现,孩子的骨骺已基本闭合。 原本女孩月经初潮后能长高8厘米左右,医生一测算,这孩子预计只能长高2厘米左右,少长了6厘米。原来,在孩子发育后,家长给孩子进补了半年,人参、三七等各种滋补药材给孩子吃了不少,导致孩子发育过快。 方敏说,他有个小患者小宇,10岁时身高1.4米,骨龄与实际年龄相同。一年后小宇进入了青春发育期,身高一年长了12厘米,远远快于同龄孩子。经过检查发现,小宇出现了青春期加速的情况,骨龄提前了。 “当时,我就建议孩子接受治疗。不过治疗几个月后,家长觉得差不多了就没有坚持下来。”方医生说,今年小宇13岁,复诊时有1.57米,虽然没有比同龄人矮,但骨龄已经提前2年,按照现在的情况估计最终身高只有1.6米左右。 方医生表示,提前的骨龄就同年龄一样,无法倒退,只能尽量减慢增长速度。一般需要坚持治疗2年以上,才能有明显效果。建议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密切关注身高,是否有快速长高后生长减速的情况,一旦出现骨龄加速,可尽早干预。 “孩子的长高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婴儿期,一年可以长高25厘米,二是青春期,男孩可以长高25-30厘米,女孩可以长高20-25厘米。”张建萍医生说,传统的观念,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前后要进补,这是因为过去普遍生活条件不好,到生长发育的时候给孩子多吃点好的。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天都有鸡鸭鱼肉,孩子在青春期不需要过多的进补,否则会加速骨龄生长,适得其反。 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有助于孩子长高 孩子究竟能长多高?方敏介绍,现代医学有一条简单公式可以测算下一代的身高:男孩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6.5厘米;女孩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6.5厘米。靶身高绝不是孩子的最终身高,一般会在这个数值上有上下5厘米的浮动。一般情况下,遗传因素对最终身高的影响占了将近7成,剩下的3成则与宫内和出生后的营养状况、环境、疾病等后天因素有关。 “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加上合理的饮食,是孩子长高的三个要素。”张建萍医生建议,儿童体内分泌生长激素在晚间10点到凌晨2点间最旺盛,特别是孩子处于深睡眠状态的时候,因此要想孩子长高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低年级段的最好在晚上9点以前就要入睡,早上7点以后起床。 不管学习多忙,要让孩子适度的运动,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骨骼发育需要大量维生素D来辅助身体吸收钙,而太阳是最好的维生素D“活化剂”,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晒太阳,能帮助孩子长得更高。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食物要多样,不能偏食,千万不要盲目进补。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马蝶翼 郑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