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健康观,要“懂”也要”动”

    胡晓新

    近年来,媒体上有关健康与养生的内容越来越吸引眼球,点击率与阅读率明显高于许多其他资讯。人们也意识到,健康并不只是个人“私事”,而是与家人和工作等密切相关。2月27日与2月28日《宁波晚报》刊载的几则有关健康与养生的新闻,就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

    一则是退休大学老师出身的寿佩勤受追捧成了“养生红人”。在大学从事过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她感叹地说:没想到自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要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健康巡讲的队伍,传播科学养生观,把更多的人带出养生误区。另一则是宁海有个生性豁达又酷爱运动的95岁“单车爷爷”,虽然经历过许多风雨坎坷,但如今不但不需要后辈照顾,还能照顾患病的儿子,且精神头并不逊于年轻人。还有一则就是17岁的帅小伙每天戴耳机听音乐,结果被诊断为不可逆转的中度耳聋,让父母悲痛难抑。

    这几则看上去关联度不大的“个案”,蕴含的信息却足以让我们警醒。对于健康养生知识,目前每个人通过多如牛毛的途径接收到的,既有靠谱的,更有不靠谱的。不少时候,那些不靠谱的养生之道往往更有市场,比如前些年张悟本宣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就风靡一时,曾让许多人误入歧途。而不少人只有到了退休、衰老或者疾病缠身以后才真正注意到健康与养生问题,在生命的其他阶段,只是零星地通过各种渠道关注一些或靠谱或不靠谱的健康养生知识。因此,退休教授寿佩勤“传播科学养生观,把更多的人带出养生误区”的做法就显得更有价值,也更加迫切。

    举例来说,豁达与运动是多数长寿老人的“标配”,可生活中不少人难以同时做到;戴耳机听音乐会损害听力是医学常识,却没有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常识。不知道这些常识或者知道了做不到,本人与家庭的生活质量就可能大打折扣。再拿牙齿健康来说,许多人既不懂怎样科学防护,也压根没把它当回事,导致目前各种年龄段的人们牙病高发、各医院牙科门诊天天爆满、许多私营牙医诊所赚得盒满钵满。其实,只要学会使用牙线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多数牙病问题都能得到有效防治,可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就是做不到,宁肯到扛不住的时候才找牙医,忍着剧痛拔牙、补牙、种牙。

    在保证有靠谱渠道了解靠谱健康养生知识的前提下,身体力行就成了关键。其实,尽管健康养生知识不断更新,但一些基本理念并没有改变。比如生命在于运动、吸烟有害健康等结论,多数人耳熟能详,短时间内恐怕谁也推翻不了,可在现实中却经常被“无视”。因此,对科学健康观,要“懂”也要”动”,也即知行合一,才是提高生命与生活质量的“王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