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记者敲诈得手 环保局问题堪忧

    段思平

    两名初中文化的男子冒充记者,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到湖北省罗田县招摇撞骗,某单位竟当场奉上5万元现金。3月14日,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被敲诈的是罗田县环保局。3月15日《湖北日报》

    凭借买来的假工作证,靠着“不报负面报道,索要宣传费”的拙劣借口,两个骗子在环保局转了一圈,居然轻易敲诈五万元得手。骗子固然可恶,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不是环保局心中有鬼,又怎么会轻信骗子、上当受骗呢?

    因此,骗子落网,并不等于这件事就画上了句号。首先,“环保局给骗子好处费”,这本身就不啻于一封举报信。很难想象,假如环保局自身坦坦荡荡,怎么会如此“鬼迷心窍”。鉴于此,上级部门有必要深入调查,真正的媒体记者也应前往进行舆论监督,看当地环保局究竟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如此害怕被记者曝光。是当地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保局治污不力?还是环保局某些官员存在贪腐问题,所以拼命“捂盖子”?相信只要调查,就不难揭穿真相。

    五万元“好处费”说给就给,如此轻巧、轻率,无疑也显示出当地环保局在财务审批制度上的混乱。对于一个县环保局来说,五万元的经费支出绝非小数目,可环保局居然能当场支付;并且这五万元师出无名,必然要经过层层包装、采用合适的名义才能入账。那么,在这种极具“变通能力”的财务制度下,会不会产生更多巧立名目的权力自肥行为?这一点同样令人担忧。

    我们还想知道,当地环保局在面对新闻媒体、宣传机构时,输送利益、花钱买平安是否已经成为常态;他们还有多少类似的行为?这显然也需要进行调查,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惩处。

    有一两个骗子招摇撞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堂堂一级政府部门,居然对骗子如此“配合”且形成“默契”,这背后的问题,显然值得深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