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遗体捐献,他比“千纸鹤女孩”还早14年

知情人希望,将他的肖像和名字刻到纪念墙上

    日前,本报一篇回顾、纪念我市遗体捐献者、“千纸鹤女孩”江敏的报道《女儿,你17年前这个头开得好》(详见《宁波晚报》3月21日A02版)见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热心市民被江敏的事迹所感动。其中有一位老先生打来电话表示,自己的一位好同事、好朋友“老邬同志”早在1986年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宁波卫生学校(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用于医学研究,比江敏早了14年。

    他曾是全国统计系统的先进模范

    联系到本报的这位老先生名叫陈志铮,曾任奉化市统计局局长。他口中的老邬同志,名叫邬兆定,生前曾是奉化市统计局巡视员,“他病重期间,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张塞和人事教育司负责同志专程赴奉化看望,他去世的时候才59岁,国家统计局也发来唁电!”

    在奉化市档案馆,记者看到了这份唁电,全文如下:“惊悉邬兆定同志不幸病逝,深表哀悼,请向邬兆定同志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先进统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邬兆定同志从事统计工作三十多年来,把全部精力奉献给统计事业,为统计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都要学习邬兆定同志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心为公,忘我工作,顽强进取的崇高品德,为统计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奉化市还是奉化县,一名县级工作人员怎么会惊动国家级的领导?陈老先生说,这是因为邬兆定是全国统计系统的先进模范,知道他的人无不被他的精神感动。

    “老邬同志在1982年年末被确诊癌症,手术后没有好好休养,又一心扑到工作上。”如今,陈志铮提到邬兆定,仍有些唏嘘含泪,“我们劝他,要好好养病,但他跟我们说,别人是来日方长,他是来日方短啦!癌症随时都可能复发,做人就是要做事的,否则还做啥人?何况他是个共产党员!”

    其实,早在1982年上半年,在被诊断出癌症之前,邬兆定就因为消化道严重出血而住院。当时,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进入准备阶段,邬兆定担任奉化县人普办副主任,主持业务工作,天天忙到深夜。住院还是医生几次下通牒、领导几次下命令的结果。即使如此,邬兆定仍然提出3个要求:让办公室同志每天把人口普查工作的文件和资料送他阅读;允许他在病床上参与试点工作的研究;允许他每天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大家都说,老邬同志在医院待了7天,其实就是把病房当作临时办公室用了7天。

    奉化市档案馆里,现存的邬兆定的档案有几十卷。其中最感人的是他的日记和家信。他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不许我上办公室,我可在家里工作。是战士应战死在战场上,应当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对于自己的年龄,邬兆定也有特别的算法。他在给子女的一封家信中写道:“(生命)不以活着(的)年月计算,而以为人类做了多少年有益的事(计算),想吾十五岁参加生产劳动,四十余年来,每天操劳总在12小时以上,这样一天等于常人的一天半,我已做了六十余年了!再加幼少年,我已活了将近八十岁,大可快慰!”

    生命最后,他决定捐献遗体供医学解剖研究

    邬兆定患的是食道贲门癌,确诊时已是晚期。1982年12月29日,他在上海接受了手术,切除了贲门、部分食道、2/3的胃,以及一根肋骨。

    从1982年年末手术到1986年4月30日离世,在生命最后几年,邬兆定除了忘我工作,还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决定:死后不送花圈,不开追悼会,遗体送宁波卫生学校进行解剖。

    不送花圈、不开追悼会还好理解一些。陈志铮透露,老邬同志很节省,一张白纸都是两面用,而送花圈在他看来也很浪费,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事。

    捐献遗体用于医学解剖,这让大家一时有些难以接受。为此,邬兆定在给子女的信中写道:“死,一般人都怕,但谁人不死?患癌知必死,倒有时间充分准备,抢在死前,把要讲的话讲完,要做的事做好,在这方面来说,要比别的死(法)来得好。况且,死后尚可把病体供医学上解剖研究,对人类还能做出些贡献,有何不好!希望你们在这方面支持我,劝说你祖母和母亲,实现我遗愿。”

    最后,老邬同志成功了。亲友含泪支持他的决定,宁波卫生学校同意接收他的遗体。病床上的邬兆定很高兴,还特意给学校写了信:“宁波卫校全体同志和同学们,欣闻你们允我尸体到贵校解剖,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感谢,感谢你们为移风易俗,不怕麻烦接受这额外任务。捐献尸体在发达国家和大城市已很普及,在宁波可能不多,请你们不必顾虑,这个行动是我完全自愿,并做好了家属思想工作,为此特写此信,并叫家属也签上名,请你们放手解剖好了。”

    1986年4月30日7时37分,邬兆定与世长辞。当天下午3点30分,他的遗体已静卧在宁波卫生学校的解剖室里。

    知情人希望,好人不要被世人遗忘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邬兆定捐献遗体并未在红十字会办理手续,当时的宁波卫生学校也还不是红十字会下属的遗体接收站。因此,邬兆定捐献遗体一事并没有在红十字系统内登记在册,他的肖像和名字也没有出现在位于镇海区大同公墓的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的纪念墙上。

    “过去这么多年了,已经没多少人记得邬兆定了。”陈志铮不无伤感地说,自己家中常年订阅《宁波晚报》和《东南商报》,这几年来经常能看到有关遗体(角膜)、器官捐献的报道,欣慰之余也有些难过。

    陈志铮说,江敏是个好姑娘,老邬同志生前也是淡泊名利的人,自己并不是想为邬兆定争个第一第二,只是希望好人不要被世人遗忘。这样也能激励更多人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角膜)、器官,推进医学发展,为重症患者带去光明和生机。

    最后,陈志铮老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将邬兆定的肖像和名字刻到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的纪念墙上,让他和其他捐献者一起接受广大市民的哀思和敬意。记者 童程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