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伟波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华茂国际学校语文教学顾问;曾获宁波市教坛新秀称号、宁波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浙江省教育学会课堂展示二等奖。 |
|
波波老师推荐的 《日有所诵》 这套书分年级来,一年一本,每个年级选编适合这个年龄段诵读的经典诗文,其中不乏泰戈尔、雪莱、圣野、顾城等这些中外诗人的经典之作,更有我国传统经典唐诗宋词。波波老师介绍,一年级的《日有所诵》几乎都以童谣儿歌及浅显小诗为主,非常适合刚入小学的孩子们诵读。 |
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培养阅读的习惯,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为此,《宁波宝贝》专刊特别开辟阅读栏目“名师共读”,邀请各校名师为孩子们推荐优质的书籍,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希望能让您和孩子放缓脚步,一起跟着老师读一读想一想。本期受邀的名师是来自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研组组长任伟波。 五年前,她带领孩子们踏上诵读之路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波波老师,一头爽利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说话的声音温柔淡然。一番闲聊才知道,原来她还是个瑜伽爱好者。 说起为什么会与孩子们一起共读经典,波波老师回忆道,五年前,她现在所带的501班,还是101班,她自己的儿子也刚好一年级。 因为从毕业班翻下去教一年级,有着诸多的不适应,于是,经常抽空泡在教育在线和人教论坛上,想汲取同行的经验,无意间逛到儿童阅读论坛,知道了薛瑞萍、徐冬梅老师——亲近母语的发起者。于是,淘了很多相关的书——《平心静气的一年级》、《日有所诵》、《朗读手册》、《班级读书会ABC》、《由图画书爱上阅读》等亲近母语的系列书。一看便入了“坑”,满腔豪情、跃跃欲试。从此,她义无反顾地带着她的101班和儿子,踏上了“共读经典,亲近母语”的幸福之旅。 她先是发动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日有所诵》,这一读,读出味道来了,孩子们相当喜欢。最先老师领着读,渐渐地孩子认字多了,就放手孩子自己读。 这样的全班共读,波波老师和孩子们坚持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年了。 波波老师说,“母语”是融在我们的骨血里的。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成为母语的化身,把母语文化中最好的经典带给儿童,让他们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在母语温暖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平时如何陪伴孩子们参与共读? 要让孩子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波波老师认为,坚持每日阅读和家长的配合都很重要。 “每周一到周五上午的晨读课,是我们最快乐的节日。我们诵读儿歌、交流欣赏。”波波老师说:“回家后和父母亲比赛诵读,甚至改编儿歌、仿写诗歌。和伙伴一起读,和老师一起读,和父母一起读,这样日不间断地诵读,让孩子天天浸润在诗歌里。 后来有了微信,微信群里经常有孩子“晒读”。大家会把自己认为朗诵得好的诗文录下来,发在群里让大家共同欣赏共同促进。看到老师和孩子们所付出的努力,家长们也是大力支持。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甚至在孩子的影响下,渐渐地喜欢上了和孩子一起诵读。 波波老师说,她最开心的是,通过诵读诗歌,美妙的语言在孩子们的心中逐渐生长起来,并在某个节点上苏醒过来。记得有一次,她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他们看到草地,顾城的小诗脱口而出:“绿草地,绿草地,一朵小花开放了……” 看似不经意的诵读 ,终究长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成为了他们自己美妙的语言。这也是波波老师最幸福最欣慰的时刻。 完全没想到,胆小的孩子变成了学霸 被问及在共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阻碍或困难时,波波老师显得很豁达,“说到苦是真的不多,在刚刚起步阶段,因为孩子识字不多,需要老师全程手把地手教,一句话一句话地领读,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换形式地读,配合各种表扬手段。到了稳定期之后,坚持很重要,适时的评价交流也很重要,举行各种相关的班级活动如诵一诵、演一演、写一写等,以确保孩子兴趣不减。” 至于共读的乐趣,波波老师藏不住满脸笑意,“眼见着孩子们一个个变成小小领读员,大大方方地站在那里带领全班读《日有所诵》,我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看了绝对是满心欣慰的。” 她提起班级里的一个孩子,语气里满是欣慰和骄傲。就是因为朗读,一个内向胆小的孩子变成了自信的学霸,这是波波老师自己都没想到的事。“刚见到这个孩子时,感觉他非常胆小,上课提问回答的声音很轻,不敢表达自己。后来,我在上课前设置了5分钟朗读时间,有一次,小家伙主动要求当小小领读员,慢慢地,胆子越来越大,学习也有了动力,性格也变得自信开朗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朗读带给他的最大收获。” 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陪伴情 那么在阅读方面,针对幼小衔接段的孩子,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家长们参考呢? 波波教师建议家长们看看《朗读手册》,这本书教给我们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里面讲到的滥用习题卷会后患无穷,这也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如果只是做大量的习题卷子,孩子不能从习题中获得真正的营养,还是需要从阅读中得到滋养。” “建议爸爸妈妈们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陪着孩子看看讲讲适合的书。孩子阅读的兴趣不是一下就能培养出来的,那是静悄悄发生的。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能说是为了识字咱们才看书读故事,这样的观念得转变。看书讲故事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茶一样。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陪伴情,不急不躁,阅读的种子也就这么悄悄地生根发芽了。 ” 记者 诸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