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娱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意外发现包达三所修永锡亭匾额

它差点沦为菜贩摊位上的搁板

匾额全貌。 通讯员 贾默林 摄

    本报讯(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陈巍 贾默林)  近日,包达三所修永锡亭的匾额在镇海被发现,匾额上不仅记录了一个慈孝故事,还是包达三先生“朋友圈”的实物见证。不过,它差点沦为菜贩摊位上的搁板。

    5月15日傍晚,著名乡贤包达三出资修建的永锡亭找到了自己的“眼睛”—— 一块制于1926年的匾额。市民张宏达当天下午到临时菜场买菜,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冲洗一块匾额,上面有金字,他凑上去看到“包君达三”字样,意识到它可能是一件文物,就马上通知了蛟川派出所。当天出警的民警说,如果不被及时发现,这块匾额可能会被菜贩拿去当摊位上的搁板。

    记者昨天在镇海区文保所见到了这块匾额。它由杉木制成,长1.94米,宽62厘米,厚4厘米,四角各有一个用以悬挂的卯榫构件伸出。匾额上书 “霄衢芳茂” 四个大字,两侧刻着的跋记载了一个慈孝故事,大意是:民国十五年八月(匾额落款为丙寅年八月,即1926年8月)是包达三祖母周太夫人80岁的寿辰。包达三原本想为祖母摆筵席祝寿,而周太夫人却让他把摆寿宴的钱省下来,建一座供往来行人歇脚的凉亭,这座凉亭被命名为“永锡亭”。

    除了记录这个慈孝故事外,在匾额中出现名字的李钟珏、王震和王蕴章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李钟珏是晚清政府的一位外交官员。王震是清末民国时期上海著名书画家、实业家、杰出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与宗教界名士。王蕴章则是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