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终于有了自己的安乐窝

□兰波

    1996年,市里在老三区给教育系统建造了多处教师公寓,像我们这样住房紧张的教职工们都欢欢喜喜地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住房。那时先生单位分配给他一套六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是位于海曙区的高塘四村。那房子虽然是他们领导腾出来的旧房,但因其地理位置好,小区里的环境也很美,又与素有“宁波国宾馆”之称的新芝宾馆旁的那条河比邻,交通也很方便,于是我们便选择了这里。

    房子拿到后,我们便开始了装修。那房的套型非常好,朝南的两卧室,亮亮堂堂的,客厅挺大,厨房也不小。总之,我们非常喜欢。装修前,先生和儿子他们父子俩就对房间整体的布局商量来研究去,“功课”做得相当到位。那个时候装修,可不像现在基本都是找装饰公司来搞,那时是由朋友推荐做得好的装修师傅,见面谈妥,便开始施工了。

    当时,我们都以为这套房将是我们永久居住的家,一心一意地要把这房子装饰好。为了尽量环保些,我们把从东北带回来的一些木板材全用上了,甚至将带回来的衣箱柜也拆掉当材料用。可以说为搞好那套房子是倾其所有。

    朋友介绍来的木工师傅也真没辜负我们的期望,活计做得很地道。永远也忘不了搬进新家的那一天,我和先生从这个卧室走到那个卧室,又从卧室走到客厅与厨房。就连那卫生间和洗漱间,我们都是左看右瞧,心里那个美、那份知足,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也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我和先生躺在那张新床上,望着头顶上那盏漂亮的大吊灯,幸福感油然而生,真是看哪儿哪儿漂亮,看哪儿心里都是美滋滋的!我们久久不能入睡,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咱家真像个宾馆,舒服漂亮!”接着,又紧跟了一句:“宾馆哪有咱家好!”

    想着装修房子时或多或少给邻居们带来了不便,于是,入住后的一天晚上,我和先生趁着人们都在家的空当敲开了一家家的门,前去拜访,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对邻居们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这个单元里的邻居都是各学校的资深教师,这房子当年是分配给高教员工的。

    住我们对门的那位阿姨和她的先生王老师两位老人家特别和气。那时还没有手机,有几次我们没在时有客人来访,阿姨听到动静后便赶紧走出来问找谁,生怕是来了贼人。一次余姚的妹妹来,她还将他们让进家里休息。每当我们在家提到他们两位老人时,我儿子也都是“外公、外婆”,叫得很亲呢。

    在家里舒服养眼,走出家门也同样心情灿烂。小区里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各有风情。每当初春,近在咫尺的新芝河畔上那一棵棵倒垂杨柳新芽吐绿、柳叶婀娜。微风吹来,柳枝随风摇曳似在轻舞。不由得让人想起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漫步期间,满眼诗意……

    正当我们一心想着这儿是我们永久美丽的家园时,情况突然又有了新变化,婆婆家的老屋要拆迁啦!

    之前,每当听说有哪个小区拆迁时,婆婆总会满是羡慕地念叨:“阿拉啥时能拆迁?”2000年,我们曾经居住过的老房子也拆迁了,婆婆得到了一笔补偿款,是一张房票,可用于买房子。

    婆婆将这张房票给了我们,这就是说我们可以买新房了。经过一番挑选与甄别,我们订下了位于城西的一个新开盘的期房。两年后,我们又一次搬家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