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生志愿者在跟自闭症患者交流。 |
前天下午,为期10天的江北区恰如家养老助残爱心服务中心的志愿活动结束了。像往年暑假一样,来自宁大科技学院法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继续接力帮助自闭症女孩。当患有自闭症的琪琪拿着自己做的手工作品兴奋地向老师展示时,谁能想到,这个整天低头不语又爱哭的女孩,两年时间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用数字手势帮助提高动手能力 前天下午,在恰如家助残中心,大学生志愿者何佳敏对记者说,10天的暑假实践活动就要结束了,可琪琪和谢林寸步不离黏着志愿者们,怎么也不肯走开。 活动现场,琪琪手里拿着一件手工作品,上面打着中国结。在她面前,还有一张纸,上面都是她写的汉字和数字。看到记者对自己的手工作品很感兴趣,琪琪自豪地向大家展示着。 “两年前,琪琪刚到恰如家的时候,是一个孤独不语,整天低着头的女孩。”恰如家的负责人兼指导老师吴岳麓说,琪琪不仅基本生活技能不会,也不与人沟通。记得第一天来,从低着头进门到坐在椅子上半个小时,琪琪连头都没抬一下。刚交流了一句话,琪琪就哭了,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大学生志愿者邵圆圆说,看到琪琪这么胆怯怕生,她也暗暗心疼这个与自己同龄的女孩。 活动第二天有互动游戏环节,由大学生教手工同心结的打法。邵圆圆发现,琪琪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她悄悄坐到琪琪身边,手把手地教了起来。 “看似一个简单的手工结,正常人只要几秒钟就能学会,可琪琪硬是学了三天。”邵圆圆说,当时她就想了一个办法,用数字手势表示打结步骤,让琪琪慢慢接受。“教完最后一个步骤,琪琪非常开心,拿着同心结向大家炫耀个不停。” 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关爱 “提高自闭症患者的专注力,也是我们在努力的。”在大学生志愿者何佳敏眼里,患有自闭症的谢林看起来也像个孩子。为了帮助谢林提高认知能力,她与吴岳麓等一起,指导他们认字、画画,教会他们基本生活技能。 了解到谢林是二级自闭症患者后,何佳敏有空就跟谢林讲有趣的故事,通过讲故事提高谢林的注意力。从几分钟到一刻钟,再到半个小时,何佳敏边讲故事边提问,而谢林的专注力也在慢慢提高。 “从一开始石沉大海的对话,到静心倾听,回答问题,谢林的变化真让自己高兴。”何佳敏感慨地说,现在,谢林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还能在其他志愿者面前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自闭症这类疾病,除了用适当的教育方式,还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关爱,才可以叩开他们的心门。” 何佳敏说。 鼓励自闭症孩子 学会基本生活技能 “我们所说的大拇指教育,其实就是点赞的意思。”吴岳麓表示,自闭症孩子在家不做任何家务,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但到了恰如家之后,要从洗碗、系鞋带、叠被子等生活技能开始培训,让他们学会自理。此外,还要不定期的组织“考试”,检查所学的技能是否达标。如今,琪琪和谢林的进步非常明显,不仅学会了洗碗、扫地,还学会了叠被子、认字、写字。最重要的是,她们都变得自信、开朗了。 江北区残联副理事长徐姣英表示,恰如家作为区残联的脊髓伤者康复公益机构,成立四年来,着力为三十多名自闭症或残障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务体系。宁大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三年来,在暑假、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爱心接力帮助这些自闭症患者摆脱孤独,走出孤独的世界,引导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记者 孔玲 通讯员 何佳敏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