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鸣 已坐在了前往江西婺源的越野车上,同行的朋友把着方向盘,还在对我进行乡土文化教育。这位朋友之所以“滔滔不绝”,自然有他的资本,相对于我才第二次去婺源的人来说,人家已到过十几趟了,说起各个村落的景色如数家珍,在朋友圈中有了“婺源学家”的雅号,我对他所说的似乎唯有俯首称是的份。 我第一次去婺源,是随着一个庞大的三天行旅游团,几乎搞不清东西南北,只是茫然地跟着导游,游览过江湾、晓起、李坑、石城、严田,以及月亮湾、彩虹桥和鸳鸯湖等村落和景点。给我的印象是,婺源是个山抱水绕、松竹连绵之地,白墙黛瓦的徽式民居依山徬水,星罗棋布地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有首古诗:“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我以为大致可概括这个“中国最美乡村”的特点了。但也因为群山逶迤、溪壑纵横,交通不甚方便,环境相对封闭,至今仍保留了一方古朴和宁静。 十月下旬的天气,一反天高云淡的常态,一路上秋雨连绵,浓云沉沉地压在半山腰。我们的车至李坑村,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婺源学家”跑进村子,要洽谈一个什么合作项目,我们几个就顾自闲逛这个当年号称为“婺东第一村”的古村落。我因是第二次进村,倒有了点熟门熟路的感觉。李坑是李氏宗族的聚居地,相传建村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溪”当地人叫做“坑”,两条溪流自东而西在村中交汇,整个村庄就是顺着溪流,建造在狭长的山谷中。沿溪边窄窄的石板路缓步走去,两岸全是高低不一的徽式民居,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大夫第”,由清代咸丰年间茶商李文进建造。明清期间,李坑人以在南京、苏州开木行,在广州、上海做茶商为主流,在广东经营茶叶的李文进曾向朝廷捐助巨资,而获得“大夫”官衔。“大夫第”的府第门面沿袭了徽派建筑的形制,大门采用石库门的样子,上面的门罩重瓦覆盖,飞檐翘角,而内部宅院仿官厅格式,面积比普通民居宽敞许多。转出“大夫第”,就是村庄的中心。正对街口,耸立着一座重檐两层、翼角高挑的跨街路亭,此为以前专门规范村民行为的“申明亭”,“凡民作奸犯科者,书其罪,揭于亭中,以寓惩恶之意”。我驻足于离亭数步的通济桥上,在迷蒙的细雨中,眺望溪流上影影绰绰的石板桥、石拱桥,埠头边正忙碌着洗洗涮涮的农妇的身影……还真是有种幽雅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搭人家的便车,当然得客随主便,好在“婺源学家”要去专门探访的庐坑和文公山,我都没到过。庐坑离婺源县城有近50公里的路程,乃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但因路途相对遥远,少有成团的游客光临。天已放晴,轻柔的云霭飘浮在山头,路边的红枫宛如一团团殷红的火焰在燃烧。车子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开了近两个小时,才抵达庐坑。整个村子沿庐溪呈线状散布,成片屋檐高翘的民居前临清澈溪流,后依青山绿树。在车上就已听“婺源学家”介绍过历史,虽处偏僻山区,但自唐至明出现过不少史书上都有记载的武将名士,到了近代最有名的就是中国第一条铁路设计建造者、庐源詹氏第40世孙詹天佑了。但詹天佑的故居显得陈旧破落,满是灰黑色的墙面,无情地见证了沧桑岁月。因遭火灾,门楼、正厅等大部分建筑,还有1909年宣统皇帝授予詹天佑“工科进士”的匾额都被焚毁了,现仅剩下左右两间老屋,依稀维持着原来的模样。距詹天佑故居几十米的詹氏宗祠内,还存放着一架詹天佑赠送的压杆式水龙,我乍一看竟不知为何物。据说1911年秋,担任粤汉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有一天去广州的婺源旅粤同乡会叙乡情,其间得知家乡遭受了严重火灾,火势甚猛难以抢救,他的祖居老屋也被烧坏。詹天佑听说后,心情十分沉重,于是特意去订购了这架水龙,并委托同乡会人士送回家乡,以表达他思乡爱乡之情。 文公山位于婺源县城西南面20公里处,我们的车子昨日还在“北辙”,今天已是“南辕”了。此山原来叫“九老芙蓉峰”,只因山中埋葬有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一至七世祖的坟墓,而朱熹后被赐赠为“文公”,山名就改称为文公山了。其实朱熹出生、成长于离婺源有千里之外的福建,他的八世祖出任福建县官,全家就搬离了婺源。但朱熹对祖籍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1150年,他终于回到久已向往的故乡祭扫祖墓,1176年,再次返回阔别了20多年的桑梓之地。这次他在婺源住了一百多天,不但在文公山栽种了24棵杉树,还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初朱熹种下的杉树有16棵存活并被保存下来,如今已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最高的一株有近40米,而最粗的一棵树围达到3米以上。我们走在山坡上一段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上,传说是906年修成的由饶州府至徽州府的道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望着周围茫茫林海、古树参天,除了婉转的鸟叫,寂无人声,恍如隔世。我想当年朱熹上山扫墓和栽种杉树时,也曾沿着这条古驿道拾级而上的吧! 走在婺源的山水和村落之间,眼前层峦叠嶂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可谓“千崖献奇,万谷汇碧”,让我时不时想起北宋王观的几句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这里的“眉眼盈盈处”,也可指江南的山水交汇之处,清秀明丽,像女人的眉眼一样妩媚动人,于是就拿来做本文的标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