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光 暑期里,很多家长会因为如何给孩子推荐一本好书而犯愁。如果你的孩子年龄处在幼儿高段至小学低段,我向你推荐一本由宁波出版社出版的童话绘本《三颗小豆子奇遇记》。这是一本由9岁的宁波小姑娘周子涵创作的书,封面就很吸引人,书名是小作者手绘的美术字并采用了凹凸的立体工艺设计,凸显了小作者的才艺和原汁原味的自然风格。封底装帧运用不同色块颜色的变化,将不同内容区分开来,彰显童书特有的活泼和趣味。 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书中的文字内容和精美的插图以及用到的美术字都是小作者自己创作的。孩子的思维习惯、语言表达方式及对图画的感知和成人有所不同,孩子创作的作品更贴近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触动也会更大。 本书讲的是从主人手里逃出来的三颗小豆子神奇旅行的故事。三颗小豆子在逃亡中遇到了彼此,结伴而行,过上了自由的生活,拥有了自己美丽而神奇的家,获得了神奇的法力,拯救了需要帮助的小动物……这些是大多数孩子的梦想,他们渴望长大,渴望交朋友,渴望被认可,渴望拥有独立的人格。这本书或许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一本好的童书,一定承载了美育的功能;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每个小故事都蕴含了德育的功能。书中描写三颗小豆子在生活中遇到了危险和很多磨难,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畏惧,而是团结合作、勇往直前,最终战胜了各种困难。同时,他们还拥有爱心,扶贫救弱,帮助他人……小豆子的这些优良品质都会对小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本书也很值得家长阅读,可能会引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反思。是什么动机促使小作者创作绘本呢?书中有这样的介绍,创作灵感来源于小作者和妈妈的一次劳动场景。一次她和妈妈剥豆子,一颗豆子不小心滑出了盘子。妈妈问她:小豆子去哪里了?她便展开自己的想象,给妈妈编起小豆子的故事。妈妈马上拿起笔帮她记录。在记录中,妈妈有时不明白她的意思,她就拿起画笔为妈妈边画边讲……于是有了绘本。小作者6岁时,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绘本《大便宝宝之大怪兽来了》。 为什么小作者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呢?源于幸福的家庭生活和家长的引导。《三颗小豆子奇遇记》全书由7个小故事构成,每个故事的开端,都源于小作者与父母的生活内容。如爸爸买来鱼缸,引发了“救助小鱼”的故事;家里要装修房子,妈妈向她征求装修意见,引发了“美丽的家园”的故事。 书中还介绍了妈妈是怎样帮助小作者创作的。每当小作者编故事时,妈妈就当“速记员”;画画时,妈妈就当摄影师,并及时表扬。家长的激励,让小作者创作不止。从6岁开始创作,三年的创作经历,让她的作品日趋成熟。 这些过程告诉我们,孩子的创作灵感和动力,来源于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来源于家长在生活中的引导和启迪,来源于家长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也来源于家长的陪伴和帮助。 笔者不仅是读者还有幸是此书的编辑,亲眼看到了本书的出版对小作者及其妈妈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此书出版前,小作者的画很少得到外界的认可,她对自己的画有些不自信。现在,她不但对自己的画自信了,更爱上了画画。同时她创作的潜能被大大激活了,学习进步很大,也敢于表达了。妈妈为了帮小作者宣传此书,成了“大V店”店长,加入了很多家教团体和家教平台,成了分享和推广优秀家教理念的好家长,真可谓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现实范本。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他(她)可能是未来的作家、记者、科学家、企业家……作为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鼓励孩子,引导孩子把兴趣持续下去,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点。很多孩子都可以成为故事大王、小作家、小画家……只是当孩子的一些灵感在生活中闪现的时候,很多家长没有抓住契机,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甚至可能不经意地熄灭了那些灵动的火花。 期望更多的孩子看到本书后,也可以开始模仿小作者编自己的故事,画自己的故事,出版自己的绘本。也期望有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进行创作,鼓励孩子做他们感兴趣的事。也期望所有读到本书的人,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美化自己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