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书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27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家荐书

淡墨素笺书从容——读《四时佳兴》有感

    □虞时中

    有关汪曾祺先生作品的选本很多,《四时佳兴》应该是比较别致的一本。这本集子选取了汪曾祺先生颇具代表性的100多幅书画作品,同时配以与书画相对应的汪老的相关简短文字,读来自然感觉到相映成趣、别有意味。

    《四时佳兴》里面收录的作品,有很多都是短文,有一些读者比较熟悉的篇章,像《大淖记事》《受戒》《异秉》《陈小手》和《葡萄月令》等,编选者苏北摘录了其中比较精彩的段落,或者说是某篇中的“眼睛”。这些文字在书中最多占据一个页码,有的只有半页,但其中的韵味却丝毫不减。

    在《昆明的雨》中,汪老写道:“昆明的雨季,是浓绿。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这“夸张”两字在文中尤为显眼,充满了张力。汪老在文中还写道:“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让读者的内心涌起一丝感动。在 《滇游新记》中,汪老写道:“叶子花夏天开花,但在我的印象里,它好像一年到头都开,老开着,没有见它枯萎凋谢过。大概它自己觉得不过是叶子,就随便开开吧。”一句随便开开,不仅写出了叶子花的神韵,也显示了汪老的恬淡从容的人生态度。

    家乡是汪老写作中一个绕不开的主题。他写《故乡的食物》:“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粘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他写《萝卜》:“自离家乡后,我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或者不如说自我长大后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他写《岁交春》:“就要立春了,而且是‘岁交春’,我颇有点兴奋,这好像有点孩子气,原因就是那天可以吃春饼。”他写《岁朝清供》:“我走过很多地方,像我们家那样粗壮的蜡梅还没有见过。”这些平实的句子里,总是在看似有意无意间流露了淡淡的乡愁。

    书画作品在这本集子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汪老的书画大多画的是荷花、梅花、菊花,姿态各异,却体现了他淡泊的心态和趣味。在一幅菊花作品中,汪老在《题菊》诗上写:“种菊不安篱,任它恣意长。昨夜落秋霜,随风自俯仰。”在其后还附上一句:“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不是七日就是八日,时女儿汪明在旁乱出主意。”在另一幅画上,汪老画了一个蜻蜓在小荷上飞舞,寥寥几笔就神韵四现;而边上的题字为“一九八四年三月十日午煮面条等水开而作”。在画上读到这些别致的文字,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汪老在《七十书怀》中写道:“我写字画画,不暇研磨,只用墨汁,写完画完,也不洗砚盘色碟,连笔也不涮。下次再写、再画,加一点墨汁,‘宿墨’是纪实。”“画水仙金鱼,这幅画的调子是灰的,一望而知用的是宿墨。用宿墨,只是懒,并非追求一种风格。”“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浓’。”这些观点,也显示出汪老恬淡的个性。在一幅画葡萄的画上,汪老题句:明日将往成都!为了这个理由,汪老居然画了一幅葡萄。在《自得其乐》一文中,汪老写道:“画中国画还有一种乐趣,是可以在画上题诗,可寄一时意兴,抒感慨,也可以发一点牢骚。”在汪老的书画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这种意兴和追求。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品读《四时佳兴》,我们何尝不是在品读一种从容的人生,一处亮丽的风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