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月子中心”定国标是民生福利

    罗志华

    9月1日起,《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GB/T 33855—2017正式实施,月子护理机构迎来标准时代。国家标准针对为顾客提供非医疗性服务的母婴保健服务组织,从经营管理、从业人员、环境及设施设备、服务内容、专业技术、文件和记录、检查与服务质量评价、不合格服务的处置和服务改进、争议和投诉等方面,针对我国母婴保健服务行业的特点在服务的安全、卫生、专业和舒适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9月11日《人民日报》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月子中心”等母婴保健服务机构越来越多。由于“坐月子”涉及比较专业的知识,且很多家庭没有时间照顾月子中的母婴,到专业机构“坐月子”,就成为一种越来越旺盛的社会需求。可以说,这类机构对社会大有作用,应该加以鼓励。

    但另一方面,由于标准缺失,“月子中心”怎么建设、如何服务、收费多少,全由机构自己说了算,导致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更有机构浑水摸鱼,宣传得头头是道,服务却问题百出。近年来“月子中心”与顾客之间的纠纷就屡见不鲜,而一旦产生纠纷,还没有一个标准来评判是非,顾客维权,也可能遭遇于法无据的窘境。“月子中心”问题频出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一个行业标准。

    上个月,广西柳州市就发生了一起典型的案例。多名新生儿家长集体向政府部门投诉,称家中产妇和新生儿入住该市一家“月子中心”,疑“月子中心”护理不当,且卫生管理存在问题,食物有异物,导致7名初生婴儿先后出现感冒、肺炎等症状而住院。而当相关部门调查取证时,却不知以哪个标准来衡量。对这家问题比较突出的“月子中心”,反倒不知如何处置为好。

    比如,“月子中心”并没有被定性为餐饮单位,也没有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却要提供餐饮服务,是否要按照餐饮单位的标准来监管,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即使以普通餐饮单位的标准来监管,但由于“月子中心”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和脆弱,套用这个标准也未必合适。此外,“月子中心”当然要提供基本的护理,但它又不是医疗机构,这种护理与医疗护理又是什么关系,界线在哪,也需要加以明确。

    有了国家标准,就意味着这些疑问将变得有章可循,“月子中心”将步入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且有了标准,收费也不能再任性标价,可避免机构一味走高端路线,多元化的月子服务有望得到普及,成为一项民生福利,帮助众多家庭解决现实难题,也可减少一些“坐月子”陋习对产妇构成的不良影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