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淳艺 “才整顿‘僵尸网站’,又来了APP、公众号。”半月谈记者最近采访发现,近两年政务类APP、微信公众号兴起,各地区、各部门竞相推出自己的APP、公众号,有的县官方APP、公众号就有好多个。记者添加西部某地宣传部门主管的公众号发现,很多文章浏览量只有两位数。该地宣传部门一位负责外宣工作的干部说,“管他浏览量多少,领导看到就行”。10月11日《半月谈》 政府“僵尸网站”一度为社会诟病,近两年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其检查、通报和整顿力度,相关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前脚走了“僵尸网站”,后脚来了“僵尸APP”。一些地方和部门建立的APP、公众号完全依靠行政命令推广,平时很少有人使用和关注,不仅浪费了财政资金,还增加了基层干部负担,引发群众不满。 “僵尸APP”虽然是新问题,背后却暴露出一些老毛病,和“僵尸网站”有着相同的病根。首先是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和部门推出APP、公众号,很大程度上只是跟风随大流,将其当作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有的地方和部门初衷就不是加强信息公开,方便群众办事,而是追求上级领导的赞许。为了换取更多的下载量、关注数,不惜动用红头文件要求基层下载、点赞、转发,甚至通过网络渠道购买数据造假,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形象。 其次是各自为战。和前些年的“僵尸网站”一样,如今的APP、公众号同样面临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的问题。许多部门都有一个或多个APP、公众号,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一些部门职责比较单一,信息相对较少,又没有专人负责维护,导致公众号更新迟缓,内容匮乏,缺乏吸引力。同时,一些公众号、APP实用价值不高,相关功能与商业APP重叠,甚至是为某个单项活动设置,群众对此颇多怨言。 利用APP、公众号等现代信息手段加强政务传播,方便群众办事,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也符合社会趋势和民生诉求。但好事必须办好,不能沦为一阵风、一场秀。政府APP、公众号建设不能重蹈“僵尸网站”覆辙,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当下,各地各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按照“一盘棋”理念做好APP、公众号的资源整合,变“各自为战”为“集团作战”。同时,科学制定考核制度,不能只看下载量、关注数、阅读量,而是要引入民意监督机制,听听群众的感受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