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梦想腾飞的圣地

宁波市图书馆药行街馆舍大门

    □冯慧珺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宁波市图书馆曾经办过一个高考复习班。从1984年下半年至1985年上半年整整两个学期,班上30多个学生,有20多个被各类学校录取。我的同桌李晓梅考上了上海外贸学院,我成绩不是很好,考取的是宁波警察学校,虽说是高中中专,但我已经相当满意了。也因此,我对市图书馆怀有一份感激之情。

    我家在慈城的乡村乍山,那时叫乍山公社。1982年我高中毕业,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内心颇受打击,发誓再也不参加高考了。没想到毕业第三年我就改变了主意,决心再次去高考,让自己有个更好的未来。

    我从当时相对闭塞的农村来到图书馆参加高考复习班,得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同学葛兰英,一个是市图书馆的张树声老师。

    葛兰英让我有机会来到市图书馆认识了那里的老师。她当年是公社的打字员兼图书管理员。当时公社的图书室很简陋,就一个书架放上几排书,而且所有的书籍都是从宁波市图书馆借调来的,这些书籍由管理员定期到市图书馆调换更新。每次调换书籍都由管理员提着大包小包从公社乘公交车到市图书馆,再沉甸甸地提着、扛着从市图书馆回公社。我当时在村里的拉丝厂上三班倒,经常白天有空,就帮她一起提着书来到市图书馆。时间一长认识了馆里的一些老师,特别是辅导组的张树声老师,每次借书还书都是他负责接待我们。

    张老师非常热心,也特别健谈。我们有时来不及赶回慈城,就跟着他在食堂蹭饭。几次接触后,张老师了解到我的一些情况,觉得我文化基础不错,放弃高考很可惜,还说一个农村家庭培养孩子上高中不容易,有希望就要努力。想想自己的处境,的确很不甘心一直在农村做个操作工,觉得蹉跎青春。

    张老师的鼓励和开导激发了我潜在的进取心,于是我决定再次参加高考,为理想而努力。张老师知道后很高兴,给我找了一些复习书,我如获至宝,因为这些书在当时的新华书店里很难买到,我也没那么多钱去买各类复习书。我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模式。

    事有凑巧,没过两个月,我去图书馆时看到了贴在门外的招生启事,图书馆将开办高复班!我毅然决定放弃拉丝厂的工作,来市图书馆复习班复习。当时我父亲很反对,他觉得我在村办厂工作,每月有几十元的收入挺不错,再说我高中毕业已两年,好多知识已还给老师了,考上的希望渺茫。我就跟他说我不甘心在这厂里干一辈子,想再拼搏一次,即使考不上,我也无怨无悔。看我如此坚定,父亲也不再阻拦了。

    图书馆办班很认真,请来了效实、一中等重点中学的优秀老师。张树声老师负责我们这个复习班的管理工作,他忙得像学校的班主任,尽心尽力地管理、照顾着我们这群特别的学生。当时图书馆在药行街的一个旧式小院里,用房相当紧张,老师的办公室里也挤满了一排排的书籍。我们上课的教室倒是宽敞明亮。图书馆没有食堂,好多同学需要解决午饭问题,馆里就安排这些学生到附近的“二轻”食堂搭伙。我跟来自邱隘的两名女生还搬进了馆里为我们腾出的一间小库房作为临时宿舍。复习班上下午都上课,课程排得满满的。也许这种复习机会对好多同学来说都来之不易,班上的学风相当好,充满了勤奋好学的氛围。我的两位室友也很努力,经常清晨4点多就起床用功,这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可以说我那段时间的学习,比任何时候都勤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在1985年的高考中,我们32个学生考上各类学校的有21个,这么高的录取率在当年应该算是很出色了。

    作家柳青说得好,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重要的就那么几步。我很庆幸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来到了巿图书馆,认识了那里的老师,获得了前行的动力和实现青春梦想的良好平台。时光如梭,如今我已是一个拥有30年警龄的老公安了,在工作中受到过各种嘉奖。我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也常常想起当年在图书馆的生活和学习,可以说宁波市图书馆是我梦想腾飞的圣地,值得我铭记一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