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深缘续

    □郭廷昌

    《宁波晚报》创刊前,我长期订阅《新民晚报》,心想宁波有自己的一份晚报多好呀!终于,等来了1995年元旦《宁波晚报》的诞生,“心系寻常百姓,可读可用可亲”。20余载、8200多期,一直与我“形影不离”,即使出差或旅游在外,回来后必定补读,一期不漏。当然啦,不是每篇必读,而是感兴趣的文章选读。有时,因为某些文章也会产生联想,于是偶尔也有写作的念头。

    有一年春节前,我和妻子去舟山探亲,轮船开出镇海口,遇上大风,客轮剧烈颠簸,为安全计,轮船调头折返宁波。那一年刚开通甬舟汽车轮渡,也可搭乘散客,从北仑白峰到定海鸭蛋山,沿途有小岛作“屏风”,估计风再大也能开。于是,我俩决定骑自行车“跨海”行。此行陆上全程80多公里,其间也翻越一座低山和两处缓坡,跨海约20公里。我俩骑车5个半小时,“汽车母舰”行驶1小时,途中稍作小憩,近7个小时安抵沈家门,此行成亲友间“热门话题”。晚报创刊后,我回忆这段难忘的经历,以《“蓝色公路”故乡行》投稿,刊登在1995年1月30日的副刊“三江月”头条。当年3月2日,我参加晚报副刊作者座谈会,应邀参加的11位作者与副刊部编辑贺圣思、王满国等5位编辑老师座谈交流,气氛热烈,在报社用餐后余兴未尽,下午继续畅谈,十分愉快,深受教益。此后,我又写了《雪中高山行》《泼水》等在“特色夜宵”栏目中刊出。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未晚谈”专栏,时不时有林放(社长赵超构笔名)的评论,切口很小,语气平和,说理透彻,极耐品读。《宁波晚报》推出“月下谭”栏目,同“未晚谈”如出一辙。我有所感试投一篇小文,有感于单位里的某些讲座场面,报告人大多正襟危坐,照本宣科;听者哈欠连连,昏昏欲睡。而最好的演讲家是不用稿子的,早年陈毅同志讲话,多不用稿子,见报时常有笑声或大笑的注脚。于是,我撰写《站着讲 脱稿讲》一文,刊登在“月下谭”栏目上,同事和朋友们看后都有同感,使我深受鼓舞。

    《宁波晚报》对百姓关心的问题,常推出征文活动,也听到同事和朋友们对征文的议论,由此触动我的灵感。我写的《呼唤“楼德”》《重塑“外滩”景观》等征文获奖。当年外滩到处围墙、栅栏和违章建筑,处于半封闭状态,显得冷落和杂乱。我建议尽快恢复宁波港埠早期对外开放的中西建筑、历史遗迹,建成特色旅游一条街。如今外滩已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令人格外高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