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原野》剧照 |
□赵卫防 由宁波默默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出品的影片《让爱活下去》,根据“宁波爱心大使”梁国华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从湖北到宁波打工的农民工国华身患尿毒症,但却用自己的善良赢得了宁波市民叶老师和众多宁波人的爱心,最后获得重生的故事。作为一部表现正能量的主旋律之作,影片摒弃了常规的好人好事式的呈现,从立意到叙事再到影像都力求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艺术突破。 《让爱活下去》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为其摆脱了社会爱心救助弱者的“爱心帮扶”式常规叙事模式,而是以“强者自救”切入,表现主人公在社会爱心的感召下,回馈社会更大的爱心,从而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正能量。这种立意显然超越了常规的“爱心帮扶”表现,呈现出了大舍大得的东方智慧以及“强者自救,觉者度人”的深刻的传统文化精神。 影片男主人公国华,得知病情后遭遇妻子遗弃,在陷入个人生活崩溃的情况下,没有再陷入精神的崩溃,而是重返宁波打工,开始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自救。他照顾孤寡老人叶老师,从她那里得到生活和透析用的钱。叶老师得知了国华的遭遇后,也处处照顾他;病魔一直想夺走国华的生命,每次在国华要放弃的时候,总是叶老师努力在维系国华生存的希望。其实,叶老师也在经历着儿子在美国车祸身亡、自己又查出罹患癌症的双重打击,但叶老师将这一切隐瞒了下来。她也在努力走出生活的阴影,摆脱命运的颠沛,进行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自救。她不希望自己被当成对社会没有贡献、事事依赖别人的没用之人,国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对国华的帮助正是她自救的表现。因此,表面上看,影片在讲述一个失去了至亲的孤独老太太和一个失去了健康身体的年轻人这两个弱者在这个城市里一路扶持相互取暖,但影片实际上在表现两个强者的自救,在生活的重压下,他们意志没有决堤,他们拥有着强大的内心,他们互相救助,实际上他们是各自的自救,这种自救已经超出了原本两个陌生个体之间能给予的善意,而是有着更为积极而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影片也并未停留在两位强者自救的层面,而在此基础上又将主题进行了深度推进,特别体现在国华之后的行为举止上。在自救的过程中,国华尽管很需要钱,可他的内心到达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不希望一直接受社会的捐赠,更想让这些钱能够帮助比他更需要的人。在慈善晚会的重场戏中,国华把他省下来透析用的一万多块的救命钱全部捐献出来。在捐款现场,国华的台词掷地有声:一万多,对于我而言,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但对于其他人,也许可以挽回他的命。这一刻,所有的社会的良知被唤醒,人心也前所未有地凝聚在一起。影片以此完成了国华从强者向觉者的转变,国华已经超越了自救的强者,而是成为一名救助他人的觉者。而这种觉者更为当下社会所需要:生活的艰辛与苦难打不倒他们,而深藏内心的那部分善良和坚韧,却能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力量。这样的觉者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在人们最无助与绝望的时候,能够听到他们内心的孤独与叹息,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影片也因而达到了较高的立意,获得了深刻的艺术价值。 其次,《让爱活下去》在叙事层面努力营造叙事张力,以人物的命运走向来吸引观众的关注。这种叙事策略在影片中有较多呈现,但在两个地方更为凸显。其一为影片的开始部分,国华被查出尿毒症后,妻子抛弃了他;尽管他勇敢地自救,返回宁波打工,但开始阶段依然处处不顺。他本想在医院长期照顾叶老师以获得报酬,但叶老师却很快出院了,预付他的工资也花完了;国华再次面临失业,且身体三天未透析,一切都陷入窘境。影片这样的叙事策略,在开始部分即让国华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营造出了较为强劲的叙事张力,将观众带入到了对国华命运的强烈关注之中。其二,影片多次采用“欺骗”的叙事策略来营造叙事张力。如国华在照顾叶老师的同时,也悄悄地在外打工以赚取更多的钱来透析,为此他瞒着叶老师,这种“欺骗”为剧情增添了叙述张力,使得国华和叶老师之间有了矛盾与冲突,更加吸引观众关注国华今后的命运,以及他和叶老师的关系。 《让爱活下去》的镜语叙事系统也颇具特色,较好完成了其主题表达。如影片开始后不久,国华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坐大巴返回湖北老家,当车子进过隧道时,影片黑场;接下来切换至国华回家后的种种经历。而影片再接下来的画面则是国华乘坐的大巴即将驶出隧道口,画面逐渐变亮,而且车子是驶往宁波的方向。这种利用隧道由暗变亮的巧妙剪接,较好地完成了国华强者自救的心理表现。 影片在立意、叙事及镜语表达层面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对今后此类影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本文由宁波市电影家协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