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正在用资源库开展自主学习。 |
几个学生围坐一起跟着电脑自主学习各项汽修专业知识,旁边还有一辆汽车供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全程没有老师在场,电脑上的“信息化资源库”就是学生们的“虚拟老师”。 在鄞州职高,汽修专业教学项目信息化资源库被师生们形象地称为“大字典”,里面几乎包含了当前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的所有就业岗位所涉及到的236个汽修技能教学项目,老师们可以在这里即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项目。 历时7年建成资源库 从2008年开始,在没有先例可循的前提下,鄞州职高大胆运用“大数据思维”,花费7年时间创建汽修教学项目信息化资源库。 “之所以要花费大量时间建这个资源库,是因为过去我们在汽修教学中发现,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及时更新,不能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岗位要求不断提高和自身能力停滞不前的矛盾,无法满足汽修工作岗位人才能力不断提升的需要。”该校校长陈定定介绍说,“这也是当时很多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个共性问题。” 在长达7年的建设中,校、企、行业多方进行了通力合作,从行业岗位实际要求出发,由职教专家提出资源建设方案;然后由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提供维修手册与行业标准;再由教师以教学理念为指导,按照行业标准制作教学资源脚本;最后,由IT专家、教师、学生合作把脚本内容制作成信息化资源库项目内容,并经过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最终审核,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 2015年,终于成功创建了一个集教学资源即时更新共享、学生自主学习、数字评价测试、智能化学习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资源库。 伴随着资源库而来的,是一系列“配套”的教学改革,学校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将工厂环境、设备与多媒体教室相融合,学生可以边学边进行实操。 “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强大学习功能,我们建立起了由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两大教学活动组成的教学新模式。” 校长陈定定说。这一教学模式还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汇报交流。 深挖大数据“富矿” 从2008年以来,鄞州职高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展汽修技能的实训教学,大大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契合度,毕业生在企业的岗前培训从之前的3-6个月,缩短至现在的1-2个月。 2015年,在资源库的基础上,学校又继续挖掘教育数据的潜在价值,着手研究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智慧学习平台的建设。 “随着汽修行业的发展以及机器换人的推进,今后机器人将承担基础、重复可复制的工作,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就要逐渐被机器取代,所以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要进行及时的创新,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解决机器不能解决的问题。”据副校长徐湖川介绍,汽修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汽修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相关数据都会包含在这个平台系统中,学生通过系统查找相关资源,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流程,就像游戏攻关一样一步步达到最终目标。李宁 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