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云 关于芭蕾舞演员题材的电影,在观看这部《大剧院》以前,我一直钟爱《黑天鹅》。所以在观看《大剧院》的时候,我总是能主观地找到和《黑天鹅》相同的地方。或许,在客观上的确有相同的成分在,因为有一种言论,说《大剧院》是对《黑天鹅》的回应与致敬。但是,二者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电影。 《黑天鹅》的叙述非常流畅,脉络十分清晰。当然它在隐含的表达上也下足了功夫,花纹、色彩、角色、地铁、雕塑……每一处都细致入微,是处女座式的精致,是一种概念性的深入。而它的女主角始终桎梏在想要成为《天鹅湖》首席的各种教条里,家庭、老师、爱情以及对手,每一个人都让她 “恐惧”。 当然,家庭、学校、爱情以及生活等因素在《大剧院》中也都是存在的,但在表述上更胜一筹。它将一个并非十分传奇的故事讲得“支离破碎”,让一个平淡甚至狗血的剧情充满伏笔,像一次冒险与拼图,不到最后,你不会知道每一个镜头存在的意义。这种碎片化的表述,虽没有《黑天鹅》那么多深刻而精致的寓意,但给了我们讲故事的另外一种可能,一种完全属于电影的可能。另外,与《黑天鹅》里的桎梏不同的是,《大剧院》的女主人公Yulia一直以来似乎都是自由的,自由地进行选择。 Yulia原本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乡下的女孩。对于芭蕾,一直到影片结尾才解密她的梦想来源。她有成为芭蕾舞演员的先决条件,完美的身体,个性的见解,以及伯乐一般的父亲和老师。 当然,影片在一开始就展示出Yulia对成为芭蕾舞演员的乐意,因为能够摆脱原本不那么快乐的生活。但之后的路又非一帆风顺。Yulia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她们实力相当,且对芭蕾都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可首席的位子只有一个。会是谁?两个人因此而陷入无休止的竞争。 其实这本是一个老套的丑小鸭蜕变白天鹅的故事,遭遇坎坷是固定套路。但编剧选择了几个事件,让Yulia的成长不落入俗套。 Yulia 的老师患上了间歇性失忆症,她为了继续自己的芭蕾舞教学事业,和Yulia达成保密协议。老师将自己成为首席时戴的耳环送给了Yulia,可是她忘记了,大呼学院有小偷。Yulia自然而然成了小偷,但她没有为自己辩解,选择遵守承诺,最后被赶出了学校。这个选择让她在别的老师发现事实后能够重回学院,而导演也选择在此将她想摆脱原生生活的内心表达了出来。 对爱情的渴望让Yulia陷入与陌生男子的缠绵,错过了学院最重要的排练。这是长大后的她落败首席的假象。而事实上,失忆老师的存在,一直在暗示Yulia直通首席的可能性,她对Yulia近乎“偏执”的赏识也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的伏笔。真正让Yulia放弃这次机会的原因是她的家庭需要钱,竞争对手的母亲恰好用钱来买通她放弃。在这个时间段,Yulia在屋顶上的一跃,以及中间一场排练时Yulia与老师的争执,既是她成为首席的伏笔,同样也暗藏着影片的主题思想。 再一次的选择是女孩们进入俄罗斯大剧院后,两位女孩与男舞者的“纠葛”。此时,Yulia的对手已经成为了大剧院的首席芭蕾舞者,而她的舞伴也就是首席男舞者与Yulia之间的亲密,在别人看来显然是有猫腻的,也让两位女孩“矛盾升级”。Yulia在争执中讲出了她失去首席的“金钱交易”,而对爱情和生活的失望也让对手放弃了大剧院的演出。只是伴舞或替补的Yulia被男首席推上舞剧主角的位子,画面在Yulia的再次一跃中停止。 其实这是一部非常青春的影片。 导演将问题的根源聚焦在所有人对芭蕾的狂热梦想和对生活的不同抉择之中。影片中几次表现出Yulia的得宠,在于她对芭蕾有自己的艺术理解。小时候的第一次考试,上学期间其他老师的否定,进入大剧院排练时和老师的争执,还有她和男演员之间的交流。但她的对手却是典型的学院派,动作、情感都是设定好的,越是成功就越是失去探索自己的可能性。二者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当然,这选择也有生活、情感与梦想之间的平衡。这一点上我最欣赏的是那位因胸大而不能继续跳舞的女演员,在芭蕾梦破碎之后,她选择成为舞蹈团的化妆师,毅然从学校走到了大剧院。 因为是青春片,影片当中没有特别暗黑的人性,基本还是在传递爱。他们各自纯洁着,在梦想与现实的平衡木上用心地前进,你会看到非常纯洁的情感。同校的男生因为喜欢上了Yulia的对手,无法完成每一个托举动作,因为他觉得喜欢一个人,任何不是因为爱情的肢体接触都是耍流氓。大胸妹子虽然不能跳舞了,但她始终坚信Yulia是一个好的舞者,始终在心里给她留着首席的位子,给予鼓励和支持。两个女主角之间的竞争,也有互相帮助进步的一面。还有Yulia和男演员之间,十几年前她的轻轻一触给了他上台的动力,而今他的决定帮她找回了位子…… 虽然片中没有明确阐述男演员的成长之路,但他与Yulia之间的缘分,是无关情爱的真正的艺术上的知己。在“院系派”之中呆得太久,他需要的正是Yulia这样能够给他独立艺术启迪的舞伴。也正是这种独立的艺术思考,让Yulia以及她的老师能够从一个屋顶跃到另一个屋顶。 片中的芭蕾舞演员在现实中本来就是舞者,两个主演一位是莫斯科的芭蕾舞演员Anna Isaeva,另外一位是Margarita Simonova ,男舞者是世界闻名的舞蹈家,他们在这样的跨界演出中毫不逊色,能将角色的情感和角色所扮演的舞蹈角色的情感一展无遗。Yulia从陌生男子那里回到剧团进入排练场的一段,是我觉得最矛盾最难演的,却是演员表现得最棒的一段,各种情绪的交杂,都演得十分到位。 影片要展现的是梦想和希望,虽然在表述上看起来“支离破碎”,但叙事基本是跟着时间顺序在走。导演非常厉害,他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上也做了特殊表现。随着故事的铺展,电影画面从最初模糊的质感一路走向清晰,不就是梦想从遥远走向成功的感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