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视听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下神坛的丘吉尔

点击人 沉 羽

    丘吉尔,二战时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著名英国首相。这部名为《至暗时刻》的电影,就是讲述1940年5月到6月间,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后,说服议会和内阁支持自己,通过并实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发电机计划”的故事。影片展现的短短两个星期既是丘吉尔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间,也是英国历史上最为紧张、黑暗的时刻——如果不是这位“救时首相”坚持抵抗希特勒,不是他彻底拒绝与纳粹议和,不是他用具有说服力的演讲团结起万千民众,英国的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写。

    时势造英雄。很久以来,丘吉尔在世人心中,基本是高高立于神坛之上的非凡人物。他是二战“三巨头”之一,挽狂澜于既倒,是个刻板而不苟言笑的“政治强人”……然而《至暗时刻》颠覆了丘吉尔的上述形象。在影片里,丘吉尔依然有着圆滚滚的脑袋,胖乎乎的身体,但生活细节里时时露出“普通人”的特点来:红酒不离口,雪茄不离手,喜欢在床上用早餐,率性地光脚走来走去,工作和生活完全没有界限。此外,他身上还有一堆凡人性格:暴躁、粗鲁、刻薄,喜欢怼人,总爱冲秘书大吼大叫,发号施令。当然,他也会去注意身边人微小的情绪变化,尤其在妻子面前,他会放下平素所有的威风和派头,去哄她开心,甚至偶尔还会卖卖萌。而这些东西,你在正统史书中是很难看到的。好在电影《至暗时刻》牢牢把握住了丘吉尔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非“神”,在特殊历史瞬间展现出的类于常人又超越常人的一面。

    《至暗时刻》一片和不久前上映的诺兰新作《敦刻尔克》在题材上是相同的,但表现历史的视角完全异样。该片将镜头完全移至了没有硝烟战火,却在无形中飞舞着刀光剑影的英国政坛。其实丘吉尔初登首相宝座时,鉴于以往的糟糕政绩,他在自己所属的保守党内支持率并不高;而“主和派”前首相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子爵的政治影响力却相对强大;就连著名的“口吃皇帝”乔治六世对丘吉尔也心怀芥蒂和猜忌。所以当时的丘吉尔虽已肩负重任,内心实际上满是忐忑与无助。再放眼现实战况,更是不容乐观:希特勒的军队已大范围占领欧洲大陆。到底是低头投降,还是战斗到底?身为首相,他举棋不定。《至暗时刻》叙事节奏清晰,配乐精彩,真实营造出了当时那种战云密布的紧张感,对著名的“丘吉尔作战室”的还原度很高。而且很多观众认为该片还具有浓郁的传记片质地——它巧妙借助了丘吉尔自己和他身边人之口,将“传主”那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成长背景和一路走来的政治经历,进行了相对完整的交代,使得在片中一出现就已经是老头形象的丘吉尔即便没有“前世今生”的影像叙述,也显得颇为丰富和立体。不过,全片最画龙点睛的“笔触”还是主演加里·奥德曼那殿堂级的精彩表演。他所饰演的丘吉尔神形皆肖,栩栩如生,从举手投足、行止坐卧到面部喜怒哀乐下纤毫毕露的微表情,皆掌控得当,入木三分。加里·奥德曼并不想通过表演来歌颂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他是在用心诠释一个六十六岁的政坛老硬汉。这个老硬汉打算和纳粹军队死磕到底,可迫于各方阻力,内心又充满了怀疑、犹豫、困惑、无助甚至是绝望。加里·奥德曼努力呈现的就是这个有能力、有才华的政治家在前所未有的关键历史时刻所呈现出来的意志、眼光及最终选择站在勇气和真理这一边的决断过程。

    《至暗时刻》传递出的那份为了独立和自由,绝不向强权妥协,同独裁者议和的价值观是令人动容的。其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谁都无法预测战争结局。即便位高权重如丘吉尔,也无权拿人民的生命去做自己军事决策的庞大赌注。所以丘吉尔的演讲,一方面是坚决、勇敢、激动人心的,另一方面,背后也潜藏了一份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感。也因如此,所以在影片中,丘吉尔显露的某些行为往往包含着难为外人道的矛盾。比如他发脾气时,很是感性,会用低俗粗鄙的话语咒骂希特勒;可他到底还是有过人的政治智慧,选择了“下基层”,去听取人民的意见。当他感受到了大多数人愿意同仇敌忾的决心后,原本那恐惧和坚持并存的心态就有了转变。大众的支持使他战胜了自己的踌躇之心和恐惧之心,也使他最终带领英国人民走出了那段“至暗时刻”。

    点击人   沉  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