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湖社区居民享用年夜饭。 |
本报讯(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朱娇娇 李超 文/摄) “到文化礼堂‘敲瓦爿’嘞!”昨天中午,鄞州区下应街道景湖社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80多位居民自掏腰包众筹办起10桌年夜饭,浓浓的乡情在饭桌上传递。 “敲瓦爿”是宁波老习俗,即若干人凑钱聚餐,也就是现在的AA制。 “过去阿拉生产队忙了一天,大家累了乏了,就会‘敲瓦爿’聚餐。”景湖社区老年协会负责人王智华说,这样的习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为流行,也是村民们改善伙食、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 下应街道景湖社区是拆迁安置小区,成立于2012年,居民多是来自原柴家、黎明等村的村民,目前有常住人口1800人,其中老年人350余人。虽然住进了新楼房,但村民们的感情没有断,从2013年开始,在社区老年协会的牵头下,居民们重新拾起“敲瓦爿”的习俗,每年临近春节时在村文化礼堂里合伙办年夜饭。 今年的年夜饭,居民们报名格外积极。“原本打算办五六桌,最后因为人数多,增加到了10桌。”王智华介绍说,人多了办年夜饭的碗筷盘子不够,还得临时去买新的,居民的热情可见一斑。 昨天早上5点多,热心居民陆博美阿姨和其他几位居民一起,早早就去附近菜场买菜,然后开始张罗这顿难得的年夜饭。中午11点,聚餐正式开始,烤鳗鱼、白切鸡、咸菜黄鱼、青菜年糕、芋艿羹……一道道可口饭菜陆续上桌。 “味道交关好,50块钱上哪吃到这样的菜,还闹热。”居民王美云带着外孙和外孙女一块来吃饭,对这顿年夜饭赞不绝口。吃饭期间,会唱越剧的阿姨们还自发表演起来,文化礼堂内其乐融融。 “老酒碰一碰,万事好商量!主要是让居民增进感情,和谐邻里关系,平时有些小矛盾,一起吃顿饭就解决了。”景湖社区负责人杨丽君说,只要居民们愿意,这样的年夜饭还会继续办下去,“明年有条件,我们争取办20桌!” 快评 “敲瓦爿”媲美“AA制” 黏合邻里关系“交关赞” 谁说“AA制”是西方人的专利?印象中,“敲瓦爿”在民间无论是历史还是流行程度,都曾经可以与被西方人广泛认同的“AA制”媲美。只是到了后来,“敲瓦爿”也好,“AA制”也罢,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小气的表现,请客做东成为主流。就是在宁波这样“得风气之先”的地方也不能免俗。有时候聚餐过后,几位争相埋单的哥们都能打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邻里“敲瓦爿”筹办年夜饭确实称得上好新闻。 现在的许多市民,或许对大吃大喝不情不愿,对大操大办不以为然,对职场应酬“勉为其难”,对公款吃喝心生反感,但对于社区邻里“敲瓦爿”年夜聚餐这样的“吃喝活动”,却往往心生暖意,欣然参与。为啥?可以轻轻松松、热热闹闹、不欠“人情”地与邻里联络感情不说,“老酒碰一碰,万事好商量”,平时有些小矛盾或许一顿饭工夫就真化解了。既有意思又有意义,难怪景湖社区报名参加的居民会越来越多。 在美国,许多社区组织一年一度的邻居聚餐采取的当然是“原汁原味”的“AA制”:通常要求每家带一个菜或点心,并买些学习用品捐给穷人家的孩子,大家排队分享各家带来的美食。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以这种形式“众筹”聚餐所需的资源,那么,就算是在更为富裕的美国,社区居民或许多年也难得这样“其乐融融”一次。可以说,“AA制”与“敲瓦爿”都堪称邻里关系的“黏合剂”。 既然“敲瓦爿”效果这么好,居民这么乐意参与,那么其他社区为啥不仿效?原来,就算居民想“敲”也并没有那么容易。景湖社区之所以“敲”得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拆迁安置小区内的居民本来就熟,再加上有社区负责人的组织与众多热心居民的张罗,离开这些,要“敲成瓦爿”还差不少火候。因此,那些有心增进居民感情、和谐邻里关系的社区干部,还需要花些力气引导居民“众人拾柴”,促成好事。 当然,社区居民“敲瓦爿”可以有多种形式,并非一定是吃吃喝喝。将自家的宝贝拿出来举办展览,与邻居一起分享,或许是一种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的“众筹”。几年前,常青藤小区成立了社区非遗展厅,社区居民李杰、彭耀宗等纷纷把自家的家具、器皿、钱币,以及糕印糕模、雕花床栏、晚清民国瓷器等“老宝贝”拿出来分享,累计有1.3万余件,这种家门口的非遗展示让居民受益匪浅。这次,朱家社区特地从居民家里寻来石磨、石捣臼、舂头等老物件,让居民们现场体验做年糕、金团,重温了一回记忆深处的年味。可以说,这些与“敲瓦爿” 异曲同工的做法,用来黏合邻里关系“交关赞”!胡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