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跌跌不休”,春分节气依然准时“赴约”。春分历来有放风筝的民俗,就像宁波本土民谣中唱的:“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风筝)……” 放风筝的“黄金档” 春分节气放风筝,跟气候的转变有关。 此时正值农历二月,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正在“攻城略地”。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宋英杰在《二十四节气志》中说:“春分时节,春的领地扩大了约115万平方公里……” 不仅是宁波本土的民谣提及此时适合“放鹞子”,清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也曾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每年3~4月,是宁波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天气渐暖,东南风起,风力多稳定在2~3级。”宁波市风筝协会秘书长李一新说,其中又以4月更为合适,风不像3月那么猛,更多时候是不徐不疾。 被“盖章”的养生之道 春分的意义,就像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讲的:“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因此,人们此时在养生上十分注意阴阳平衡,尤其是在经历过一冬的“蛰伏”后,要逐渐恢复运动。 放风筝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要不停地跑动、牵线,几乎全身的肌肉关节都要参与运动,而且随着风势,有急有缓,有助于活动肌肉。 李一新说,风筝其实一年四季都能放,但每年这个时节,他们都会特别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放风筝活动。 这是因为此时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是经过古人“盖章”的。宋人李石在《续博物志》就提到放风筝的养生原理:“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也说:“儿童放(风筝)之空中,最新清目。” 不仅如此,此时正值草长莺飞踏青的好时节,到空旷的场地上放风筝,还有助于消除精神的抑郁,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风筝版“橘生淮北则为枳” 别看这两天天气不怎么样,市气象台已经“放话”了:从今天傍晚开始,雨水就会暂歇转为阴天,之后就是多云天气的“主场”。 有没有心痒难耐,想出去放飞一下自我?不如带一个自己亲手做的风筝吧。 李一新说,风筝的骨架主要是竹篾(棒),它比较软,抗风能力强。 竹篾(棒)要够细,“一般3毫米宽、3毫米厚就够了,否则以我们这里的风力,很难把风筝放上天。”李一新说,因为骨架轻,南方地区制作的风筝没法在北方放,而北方的风筝拿到南方,更是“超重”飞不上去。 糊风筝用的纸,最便宜、好用、随手可得的是报纸,“牛皮纸也行,就是有些重。”李一新说,至于像无纺布、生绢,一方面价格比较贵,“像生绢要10多元/平方米”,而且事先还得上浆,“通常只有在正规比赛中才会用到”。 风筝的制作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李一新说,得根据放飞当天的天气条件随时作出调整,“遇到风力比较小时,就粘两条‘尾巴’,如果风刮得比较凶,则要多粘两条‘尾巴’。”记者 石承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