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邻里互助成为风尚 还需要更多的“张罗人”

    这则房东与房客的真情故事,那个邻里互助的温暖社区,让我们好生“羡慕嫉妒恨”。谁不想遇上好邻居?那是前世修来的福;谁不希望自己所在的社区邻里互助成风尚,那是钱买不来的好。可多数时候,我们发现所谓的邻里关系往往只是单纯的“地缘关系”,邻里互助的个案虽时有所闻,但像繁景社区那样形成良性互动且稳步扩展“爱心社区”的真实案例,却并不多见。

    为什么谁都向往热络和谐的邻里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如愿呢?这里面,除了现代商品房小区邻里之间钢筋水泥隔阂、防盗门封闭等客观因素,缺乏更多的“张罗人”是多数社区邻里关系长期“不淡不咸”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我们周围,并不缺少像骆驼街道胡亚珍那样善良的房东,以及像陈学全那样诚实的房客;也不乏像繁景社区需要帮助的王章宜奶奶,以及愿意提供关怀和帮助的志愿者。但如果没有“张罗人”,这些需要帮助和愿意提供帮助,以及十分适宜相互帮助的人们,只能处于低效率的“自发配对”状态。其结果是:虽然不乏“确认过眼神,你是对的人”那样的感人个案,却难以像繁景社区那样连点成面,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和范围内形成邻里间互帮互助的风尚。

    而有了更多、更有能力的“张罗人”,尤其是有组织的“张罗”,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繁景社区“邻里邦”的案例,就是文教街道推进志愿团队工作的一个成功探索,这一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为辖区的热心居民、能人搭建了平台,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凝聚了小区居民,提升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想想看,在街道与社区的“张罗”下,该社区“邻里邦”从2016年正式成立时的40多名志愿者,发展到了如今的270多名,而其中的不少志愿者又是有能力、爱心、耐心与奉献精神的“张罗人”,那么,这个社区邻里间的互帮互助行为,想不成风尚都难。

    谁还能没个难处,就算现在没有,那将来呢?无论是“房东和房客一起住新房”的感人故事,还是繁景社区“邻里邦”的真情互助,都说明,邻里之间的互信、互助、互惠,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彼此的难处,这在老龄化社会尤显“金贵”。

    和谐的邻里互助关系不会从天而降,因此,除了居民自身积极“张罗”,街道、社区等组织不妨投入更多的资源、以更创新的方式参与“张罗”。这样,在更多“张罗人”的有力推进下,使邻里互助成为更大区域乃至一个时代的良好风尚。胡晓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