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吃马鲛鱼

    □原杰

    又到了清明时节。想起老家裘村、松岙一带的年轻人,在外地与亲朋好友告别时,会真诚地邀请:“清明,来吃马鲛鱼”。诚然,透骨新鲜的马鲛鱼是宁波象山港一带的金名片。

    小时候生活在裘村,每到清明时节,就会盼着马鲛鱼上市。而首次出现马鲛鱼时,消息会很快传开。可母亲不会去买,而要等到清明后期才去买——因为买不起。集市上也是围观、起哄的人多,买的人少。那时,鱼切成一段段卖,暗红色的鱼身滴着血水,一段大概一斤左右。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吃上市马鲛鱼则成了身份的象征。当杨村、应家棚村渔民,把新年捕获的第一条鱼急匆匆挑到裘村集市时,不会分段卖,好像心照不宣,鱼会留着给当地最有钱的企业老板。果然,不久一位老板模样的人姗姗来迟,与卖鱼人简单寒暄几句后,便上秤。一条十来斤的鱼要卖三四千元。记忆中,连续有七八年时间,都由我熟悉的一位企业家订购。

    那么,马鲛鱼为何如此有名?当然是有来头的。它学名鲅鱼,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蓝黑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一般体长260-520毫米,大者可达1米,重20千克以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该鱼性情凶猛,不吃微生物与草类,专以小鱼小虾为食,因而鱼肉香醇、鲜嫩,营养价值高,据研究说还有滋补与药用价值。每年清明前后,马鲛鱼都要洄游至近海产卵,此时鱼体最肥,滋味尤为鲜美。民间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的赞誉。而象山港马鲛鱼称蓝点马鲛,其肉质比其他海域的更好。专家分析,大概是由于象山港海域海水盐度适中,小鱼小虾众多。当然,内行的人说,同样在象山港,区域不同,美味也会有差异。

    与早年母亲只买一段鱼肉不同,前些年朋友邀请到当地饭店吃马鲛鱼,肯定是一整条。其中有一次出于好奇,我特意观察了买、洗、宰、煮(蒸)等全过程……只见从海边简易码头直接收购来的十几条鱼,一层层码在厅堂边上,下面铺一张塑料纸,上面则盖一层湿麻袋——既保鲜,又防苍蝇叮咬。翻开麻袋,我尝试用小时候听到、看来的知识进行鉴别——同样是马鲛鱼,产自福建等外地的与产自本地的,价格相差甚远。首先看颜色,象山港马鲛鱼背脊附近有蓝绿色的光泽,而其他地方的没有,且颜色较黑;其次,与其他马鲛鱼相比,象山港马鲛鱼身更硬,摸起来有点硬邦邦的,鲜度好;最后一点,便是切开来的肉质不一样,象山港马鲛鱼呈现自然的粉红色,而外地马鲛鱼比较白。

    我们一行八九人,朋友挑了一条十来斤中等大小的,而后看厨师宰杀。马鲛鱼没有鱼鳞,只要去除内脏、鱼鳃与鳍,洗尽血水,一剖为二,再分成一段段的,便可以烧煮了。虽然简单,却也要小心翼翼:一是把整段如藕的鱼籽取出来,不要捏碎了,它也是马鲛鱼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不要把粘在内脏边的蓝苦胆给划破了,否则不但鱼肉会沾上洗不掉的蓝,而且整盆鱼汤会因此带上苦味;三是分门别类,把头、尾和鱼籽放一块儿,那是要一起烧的。至于食用方法,则既可以鲜食,也可以腌制,网上介绍多达几十种。什么红酒马鲛鱼、马鲛鱼蛋卷洋葱、薄荷味煎马鲛鱼,甚至还有洋葱茄汁炖马鲛鱼等等。其实,本地的做法很简单,常见的也就三四种:最基本的一种,用咸菜煮,加清水,不放油,再加些切得细细的刚上市的野山笋丝;还有酱油炖、咸菜汁清蒸,也大多不放佐料,只添些大蒜、生姜什么的,去去腥味。上述做法的最大特点是保持了原汁原味。当然,如果鱼肉有多余,也可做熏煎与盐腌等。

    第一盆上来的总是咸菜煮马鲛鱼——在端上来前,有人已催了好几次。一看到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鱼,便毫不客气下箸夹鱼。一边吃,一边还不忘啧啧称赞:“好吃,今年还是第一次吃!”第二盆上来的是酱油蒸煮,带有酱香,别有风味。第三盆则是咸菜汁清蒸——为适应味蕾,口味更重些,确保能尝出新的味道。奇怪的是,第一盆往往只剩下些汤汁与咸菜,第二盆会剩下些鱼肉,第三盆剩下更多。原因可能是吃了第一盆已有些饱,同时味道也确实是第一盆最好。因为第一盆有头、尾和鱼籽混杂。马鲛鱼的头与众不同,脑壳、颌骨等都是酥软的,嚼一下便流出鲜香的油汁;而尾巴的肉细嫩洁白,糯软鲜嫩,素有“鲳鱼嘴,马鲛尾”之说;至于米白色的大包鱼籽,更有不同于鱼肉本身的美味……

    如今,马鲛鱼是越来越少了,这与其他海洋珍稀鱼类的趋势是一致的。一方面,每到清明时节,小小象山港有上百条的船张网捕鱼,有多少能成为幸运的漏网之鱼?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填海造田,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马鲛鱼又不能人工养殖,为此显得分外珍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