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玫瑾教授甬城传授“育儿经” 宁波妈妈线下实践——

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 少一些说教,多一些互动

    “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 上周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导师李玫瑾教授讲座的热度还未褪去,她的“育儿经”又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势。面对“亲子”“育儿”等时下热门话题,很多家长都感叹“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养的?最近,记者找到了两位“牛娃”妈妈,听她们讲述自家的“养娃记”,巧的是,这两位妈妈的育儿观,许多都是李教授演讲里提到过的观点。

    “我不会给你太多压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今年初,当众多高三学子还在全力备战高考时,高三学生王家晔已经收到了来自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此前,他还收到了美国前十强大学杜克大学等名校抛出的橄榄枝。家有牛娃,王家晔的妈妈也成了家长圈里的“红人”,亲朋好友纷纷向她讨教养娃的秘诀。

    “我们从小没给孩子太多的要求和压力,尤其是学习方面。我都感觉自己是个假妈妈。”家晔的妈妈是宁波二中的物理老师,和许多家长一样,也是打小就给孩子报兴趣班,但只是抱着体验的心态。

    因为对篮球的狂热,初二暑期,父母允许家晔参加了一次美国科比篮球夏令营,正是这次美国之行成了人生的转折点。回国后,家晔对自己未来的求学路有了初步规划,决定出国留学,父母也很支持。

    于是,一家人开始选择高中国际班为未来留学做准备。中考时,家晔曾考进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国际高中的前10%,因为卢老师和先生都觉得,青春期是孩子的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家人的引导和相伴。经过再三考量,最终选择了宁波的学校。

    而为了提前了解和熟悉国外的大学,高一、高二假期,家晔都会申请国外名校的夏校(夏季课程,是一种以学为主的暑期游学方式)进行锻炼,从申请、被拒、继续申请、成行,卢老师都鼓励家晔自己独立完成。

    经过一次次尝试挑战,家晔确定了未来的学业方向。第一次夏校申请时,家晔本打算学习数学专业。但在夏校一天天高强度学习实践的洗礼下,他的学术兴趣不断迸发,开始逐渐审视自己学习社科、文科的可能性。他通过广泛阅读各国历史人文书籍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和人类社会发展变迁,享受各种思维带来的碰撞;为了完成一个实地调研, 刚从美国的夏校培训回国,又风尘仆仆从宁波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做学术调研……这一切,17岁的少年全部自己独立联系完成。“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内因才是坚持的最大动力。” 卢老师说。

    “我不会替你预设未来,因为你属于自己”

    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602班小学生叶澍宜,笔名叫麦子,已经有7本童话书正式出版,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凑巧的是,她也出生于教师家庭,妈妈是一名高中化学老师。

    见到范老师时,她正在办公室忙着给学生答疑。记者问道:“您也会经常陪女儿写作业吗?”范老师说,一年级时陪过,后来发现麦子会很依赖她,甚至会问接下来做什么,于是,慢慢就减少了陪作业的次数。“这是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当然,培养习惯需要时间,不能光说教,得允许孩子有个试错和修整过程。”她说。

    生活中,范老师看起来更像麦子的姐姐,她们无话不谈,母女谈话还经常被范老师分享在qq空间或朋友圈,因为对话总是幽默又充满哲理,单位同事送范老师雅号“范思哲”。

    比起分数,范老师说,她更看中孩子内心的快乐和成长。她会陪着麦子一起观察蚂蚁怎么觅食,一起观看可可西里纪录片,并给予适当启发;会鼓励麦子把迸出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并告诉她很多大科学家,都是因为突发奇想,后来改变了世界。

    不经意间,这些经历萌发了麦子的创作灵感,这7本书就记录了她人生第一个十年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有妈妈,有家人的影子。

    麦子出书后,有点小忙,电台请她做节目,学校请她分享写书心得。范老师却告诫麦子,作家需要敏锐和深刻,你现在只是一个喜欢写故事的人,但是,可以把自己的写作兴趣一直坚持下去。

    范老师说,她没有特别预设过麦子的未来,因为麦子只属于她自己。“我希望麦子以后拥有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独立思考的能力,她人生的幸福之路掌握在自己的脚下。”

    采访中,两位妈妈多次说起,自己的孩子其实很普通,成功的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孩子的兴趣、智能优势和志向的重合点或许就是孩子人生的生长点。作为家长,要去发现并呵护这个生长点,让孩子走出幸福灿烂的人生。吴彦 潘旭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