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便是人会读书而动物不会。虽然猴子有时候也能模仿人读书的样子,摇头晃脑,吱吱哇哇,甚至一坐就是一下午,不过它们的模仿终是只得其形罢了,你要问它们书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被模仿者又在偷偷地乐些什么、痛些什么,它们决然回答不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人正在或者已经退化为只会模仿的猴子,整日里宁可抱着手机睡觉也不愿打开书本来看上一眼、读上两句;即使看,也是装模作样,就连“水面上看人——看倒了”也未察觉;即使读,也是漫浪诵读,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至于那些懒惰之人,更是常说一句话,春困秋乏夏打盹,没有一段适合用来读书的光阴。然则,读书无所谓时间适不适合,只有读与不读。你若不想读时,天赐良机、悬梁刺股亦无多大用处;你若有心读书,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你也会去读。 当然,若是可以,书还是应该多读一些的。多读点书,多经历点生活,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中的来得精彩。读书有一样最大的好处:人世间的春天都有过去的时候,书上的春天却永远都不会落幕——风不会停,花不会谢,草木不会凋残,河流不会干涸。 至于读书的形式,倒是不拘一格,你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读,也可以找一群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若是与人共读,这个共读的对象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爱人。如果是孩子,你可以讲书中的故事给他听,也可以同他讲讲你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如果是爱人,那就更好了,夫妻间还有什么比志趣相投更美好的事情呢? 尤其在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动、春暖花开的季节,多闻无止境。当此时节,春茶正好,夫妻间偶然重演一回“赌书泼茶”的文人故事,纵然打翻了杯盏,搞得一地狼藉,亦无不妥处,反而大有魏晋之风。 如果未有孩子,也未有爱人,那么选择与三五好友共读也不错。寻一处静幽所在,临流赋诗,将永和九年的“惠风和畅”再历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