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杯能否触动人们的“运动惰性”

    胡晓新

    世界杯无疑是当下的热点。世界杯进行到今天,不管是真球迷、伪球迷还是“非球迷”,反正是很少有没听说过C罗、梅西,以及黑马冰岛队的。可不知人们注意到没有,这场货真价实的体育赛事,似乎早已演变成准娱乐式的全民狂欢,体育、运动、健身这些本该与世界杯最贴近、最应成为焦点的话题,反而集体被边缘化了。

    本来,“要看也要练”是体育赛事带给人们不可或缺的“正能量”。精彩的体育赛事,除了给人们强烈的感官刺激与精神享受,激发更多的人“动起来”那是必须的。如果大多数观众光看不练,那多没劲?目前这种现象显然不正常。

    看看我们周围绝大多数关注世界杯的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足坛健儿在绿茵场上满场飞的时候,极少有原本很少运动的人,由此萌动“哥们有空也练练”的心思。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国人运动的大数据分析表明,超过八成的国民选择消极休闲活动(如看电视、上网),而仅有21.9%的国民喜欢运动休闲活动。这么多的人喜宅不喜动,除了观念、工作压力和时间少等因素,惰性是一大原因。对一个宅惯了的人来说,要让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动起来,谈何容易。触动惰性有时候比触及灵魂还难,这也是如此精彩的世界杯仍然难以触动人们的“运动惰性”并促使他们动起来的内因所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肺机能衰退,提前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增大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也是造成电脑族、低头族脖子僵硬、头痛眼涩、心理压抑、精神萎靡的祸根所在。“运动惰性”愈是严重,这些症状就愈是明显。在宁波,世界杯开始至今就“产生”了十多位看球看到面瘫的患者。原本激励人去运动健身的球赛却导致伤身事件频发,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

    要让世界杯来触动“运动惰性”,除了人们的“自我觉醒”,相关部门的投入、倡导、干预等“外因”必不可少。全民健身喊了这么多年,许多人的运动意识和运动状态仍然止步不前,显然说不过去。如果相关部门将世界杯等重要体育赛事,作为触动人们“运动惰性”的契机,情况或许会大不一样。看看人家冰岛,这个只有约1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却拥有超过300个足球场,如此完备的设施,再加上对全民体育20多年的持续普及,这个国家的公民想有“运动惰性”也难。

    其实,我们中许多人的“运动惰性”,是在校园里养成的,如今,沉重的学业负担让这种情况更甚。因此,要触动人们的“运动惰性”,相关部门不妨从驱使更多的学生走上运动场做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