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民合作+党员志愿者模式 根除交通顽疾

云龙镇云达路通畅了

村民过马路,志愿者示意过往车辆礼让。

    “现在这条马路的交通秩序好多了,我们在考虑,接下来这支队伍还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昨天上午,在鄞州区云龙镇前后陈村村委会,就村民出行通畅和安全等问题,村书记徐云国与横溪交警中队的民警又坐到了一起。

    他口中的“队伍”,是去年8月成立的以村里党员干部为主的志愿者队伍,他所说的“马路”,是村民进出的主干道云达路。这条马路差不多有一公里,日常除交警站岗外,近一年来的工作日早晚高峰,还有65位志愿者轮班协管。

    那么短一条道路,需要这么多人管?这曾经是云龙镇的重要堵点,路窄车多,两边多是工厂企业,早晚高峰村民还要由此进出,若是发生一点小刮擦,足以将这里堵得水泄不通。但因横溪交警中队管辖范围大,警力有限,这个交通顽疾始终无法根除,直到去年前后陈村提出这个方案,警民合作+党员志愿者模式成了突破口。

    1 两车僵持,这条路被堵得严严实实

    说起云达路过去的境况,徐云国连连说“太糟糕”。这条还不到一公里的道路,一度成为上班族必堵之路,它天生的瑕疵让交警颇为头疼,却也有些力不从心。

    云达路是一条混合道路,没有隔离栏,只是狭窄的两车道。往南,通往云龙镇镇区,是双向四车道;往北,通往鄞州大道,道路条件更佳,是双向八车道,而云达路就被夹在中间,不管车辆从哪个方向来,都将因车道变少而挤在这里。

    再则,道路两边多是工厂企业,经常有大车进出,而过往上班族的交通工具不是电动自行车便是小轿车。“雪上加霜”的是,前后陈村的几个村口都对向这条路,也就是说,一到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村民要进出,其他上班族也要过往,平日里工厂大车还要运输来回,因停车条件差,路边还有一排的违停车。

    “村里出来的车要转到马路上,直行车不让,又或者转弯车不肯让行,只要有两辆车僵持在那里,这条路就堵得严严实实。”徐云国告诉记者,更别说有刮擦事故了。“上班途经这条路的人都很怕的,以前起码要提早半个多小时出门,以防被堵。最严重的一次,车子在这里堵了将近一个小时。经常发生的是,村里的车出不来,直行的车过不去。”

    因为道路条件差,违停车辆又多,大车从工厂出来,必须借对向车道才能通行,这种视线盲区的情况下,曾发生过电动自行车与大车碰撞的伤亡事故。

    采访中,横溪交警中队的民警告诉记者,这条路易堵,不通畅,是中队管辖范围里的主要堵点之一,平日的出警率也很高。“大事故毕竟少,多是小事故,甚至仅仅是车主之间斗气而引发的拥堵。接警后,我们到这里开车要15分钟,很多时候到现场了,道路也通畅了,原因是互不相让的车主中,一方已经让了。”

    2 65位志愿者早晚轮班疏导道路交通

    这段路,交警尽力管,无奈警力有限;这段路,村书记徐云国也想管,是想保障村民的安全和出行通畅。

    改变道路条件,是不可能了,那难管的原因在哪儿?可不就是缺人管嘛。去年8月,村里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就想好好管管这条路,其中31位党员干部率先发挥了先锋作用。

    除此之外,队伍还吸纳了部分村民代表、妇联和老年协会成员等。就这样,一支以党员干部为中心,村民参与的队伍成立了。最初,只有50多人的队伍,有人走,有人来,如今壮大到65人。

    今年65岁的杨存明是一名党员,也是队伍中的一员。当初得知要组建队伍管这事,他义不容辞,“年轻人忙工作,我退休在家,发挥余热呗!”

    他说,队伍组建初期,也请了交警过来指导如何疏导交通,如何用手势指挥,如何保障自身安全。知识是学到了,可一开始上路疏导却有些不好意思了,“一方面,我们自己从来没有管过马路,另一方面,村民也不理解。他们觉得,我们干嘛要站村口引导交通,一开始也不服管。”

    村里的车硬要塞进车流,直行车也不相让,他会上前劝导,一辆车让了,打结的交通瞬间通畅了;斑马线前是疾驰的车,村民要过马路,他会伸出小黄旗示意停车……时间长了,这条路的秩序真的在变好,“管闲事”的杨存明和其他志愿者付出所获得的成效被村民看在眼里,质疑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夸赞。

    而在交警看来,这条路的“硬件”缺陷依然存在,但“软件”升级,多了65个人管,曾经让人头疼的问题也得以慢慢解决。“经过调整规划,村里还合理划出了50多个停车位,路边违停也有了改善。”交警告诉记者,现在这条路“两低一高”,事故率低了,出警率低了,通畅率高了。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陆明光 文/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