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昨天在宁波晚报新媒体刊发后,留言不是一般的多。想必,面临或曾经面临类似境遇、存在类似纠结的大学毕业生和父母也不是一般的多。 青青的心结是怀旧:不愿接受研究生落榜的事实,怀念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则认为,放弃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了的事业编简直是疯了!作为过来人,我觉得“怀旧之心,人皆有之”,青青以考研而非其他消极方式来纾解心结,应该不是大问题;其父母“放弃工作太可惜”的数落也不无道理;有网友“边工作边读研”的建议,更有“两全其美”的境界。对青青和他的父母来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做才算是“做对的事”? 先说说青青的父母,他们走过的桥或许比孩子走过的路都多,论人生经验孩子肯定没得比。按说,他们冲着“为孩子好”而给出的结论,最应该优先考虑。但他们想过没有,二三十年前人们普遍认定的好单位好职业,到今天“风光依旧”的能有几个?同样道理,现在“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了”的单位,再过若干年能否“依旧风光”?在这个急剧变革的年代,准确预测职业前景这活,专家都搞不定。退一万步说,就算家长“目光如炬”地看到了未来,对孩子也只能做“参谋”而不能做“参谋长”,即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孩子参考,最终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而非逼迫孩子接受。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这才是“做对的事”。 对青青本人来说,无论是出于“怀旧”“逃避”还是“不适应”的心理,去考研肯定不算“错”,当然,选择继续工作也“不错”,现在无非是要在考研与工作两个选项中找一个“更对”的。但是,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现在都很难断定哪一个选择一定更高明,今后哪一条人生之路一定更顺畅。因此,充分审视自己的内心与所处的环境,并充分与父母沟通,从长计议之后作出定夺,就是“做对的事”。 “做对的事”之后,未来的人生之路上,肯定也会遭遇波折与低谷。在那些时段,与其患得患失甚至“追悔莫及”,倒不如无怨无悔勇敢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人生精彩。这,也是“做对的事”。胡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