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宁 晚上等着酸菜鱼外卖的时候,我拿了一本书看,正好翻到张爱玲的“谈吃与画饼充饥”,不免想起昨天看到的三联推送,那篇广告文写得可真好,我差点就被打动买了它家的核桃枣糕和米糕了。女儿饼饼正在狂吃花菜,听见我说米糕,立刻插话说:妈妈,所有带“糕”字的我都喜欢吃的! 说起来,我很赞同饼饼的话,带“糕”字的吃食,天然带了一种香味和饱腹感。每次看到张爱玲写在公寓里招待吃下午茶,“从冰箱里拿出一盘小蛋糕”,我就跟着想吃。意念中的蛋糕,不能落到实处。现实中的蛋糕在我看来都是热量,吃一口,就等于贴一片肥肉,何况有时还有可疑的添加剂的味道。 小孩子大概天然都爱这种香喷喷的食物。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春节刚过完,爷爷房间的柜子上有一只过年人家送的奶油大蛋糕,我每天都会去切一块吃。爷爷爱甜食,但他都让给我吃了。小学放学早,冷冷阴阴的冬天下午,前面有一块蛋糕等着我,想想就开心。我不记得吃蛋糕的过程,就记得一路蹦蹦跳跳回家的心情。 其实,面包也给我这种感觉,我看到“面包”这两个字,就像小狗看到肉骨头一样亲热。饼饼有一本林明子画的绘本——“第一次做面包”,有一次阅读日,饼饼带到幼儿园去了。回来她跟我说:妈妈,我能讲这本书了。看到最后,看得我馋死了!我听了说:很简单,我们明天就做一盘面包,自己做的面包健康得很。我很喜欢绘本里的一段话:“面包是用小麦粉做成的。麦田里的麦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听着云雀的歌声,看着白云和太阳,嗖嗖地拔节抽穗,快快长大。我们也要快快长大。我们吃下去的,不仅是面包,还有麦田的风和云雀的歌声。嗖嗖地窜着个儿,茁壮成长。” 那天做的是红糖面包卷,饼饼一口气吃了三个!是很健康,不过也吃得太多了。饼饼还有一套 “十四只老鼠”的绘本,岩村和朗的作品。这些小老鼠啊,捣年糕、赏月、吃早餐、去郊游、种南瓜、挖山药,最后一页往往都是老鼠一家围坐在餐桌边吃饭。每次看到老鼠餐桌上的面包,我就本能地分泌口水。金黄的表皮,仿佛有麦田的微风,有云雀的歌声。但是,现在外面卖的面包好多都有一股香精味,吃不下去。有一段时间常吃凯悦面包房的北海道吐司和全麦吐司,饼饼她爸问了,面粉是有改良剂的。好不容易发现一款好吃的海盐羊角,我知道它加了很多很多黄油,只有冬天才吃得下去,夏天本能地拒绝这类食物。 太讲究了!我小时候可不管这些。记得有一次妈妈下班回来,买了刚出炉的香喷喷的方面包,吃的时候撕开,连接处是黄黄的奶油味的,有点像奶黄包的内馅。太好吃了!印象中妈妈买回来一次,可能两次。 后来我上了高中,回家的星期五下午,都会去学校小河边大树下的杂货店买几只面包带回家,反正我有用剩的零花钱。最爱的一款叫做鸡腿面包,有一根棍子,吃的时候拿着棍子吃,大概太油了,直接拿要滑落到地上。面包外面裹着塑料纸,我把油腻腻的塑料纸裹着的面包直接塞到装衣服的包包里,充满期待地带回去和妹妹分享。读高三的时候,余姚开了一个高档商场——太平洋商厦,离家很近。商厦一层靠南有一个面包房,里面有一种肉松面包很好吃,满满的香葱、肉松覆盖在表面,面包卷里面还有肉松和沙拉酱,我非常喜欢那种沙拉酱的味道。后来面包房关门停业了。现在有一个经常光顾的私家烘焙,我总是买她家的土鸡蛋肉松蛋糕卷。就是为了那一口记忆中的味道。 带“糕”的食物中,年糕是最传统的,可中可西、可甜可咸、可煮可烤、可炒可蒸,简直变化无穷呢。雪里蕻冬笋丝年糕汤,红豆汤煮年糕,梭子蟹炒年糕,还有各色年糕饺。 张爱玲在《异乡记》里面写了一段乡下做年糕的情形,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做年糕的情形。那年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开年糕作坊,开张没几天土锅炉就爆炸了,还炸死了一个人。小阿爷家更是年年冬天都做年糕,我爸总是提醒他小心,烧锅炉要特别小心。我读初三的那年,有一个晚上和爸爸抬着一箩米去小阿爷家兑年糕,走到信用社门口时我突然想,班上其他人这时候一定都在学习,我却去年糕店了,多么希望大家和我一样不学习啊。这种心情很怪,所以我印象深刻,这么多年还一直记得。当时我说出来给爸爸听,爸爸说,也不用每天都这样紧张,知识是靠平时积累的。 都说到这里了,我还是把三联那两款茶食买了吧,毕竟都带着“糕”字。饼饼她爸说不要买,徒增热量。饼饼小声对我说:妈妈,我们偷偷买。于是,我就在夜深人静、写好这些有意思的回忆之后,付了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