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佛像浓妆艳抹 放任野蛮更值得拷问

    木须虫

    栖身石窟近千年的唐宋精美石刻佛像,如今被浓妆艳抹、披红挂绿。近日,四川资阳市、广安市等地石刻佛像遭“野蛮重绘”事件受到多方关注。据当地相关部门回应,佛像浓妆艳抹为当地信佛群众重绘、自发捐赠所为。

    8月13日《新京报》

    诸多石刻造像被浓妆艳抹、披红挂绿,让人且忧且喜。忧自不必言,“野蛮重绘”违背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准则,影响了文物安全。修旧如旧是文物维修最根本的准则,一方面确保文物本身的安全,规避维修对文物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须尊重文物的历史风貌,包括构件的材质、主体结构与外观。把原本精美的石刻与佛像涂抹得花花绿绿,即便于文物自身安全无碍,恐怕也有违文保的严肃性,有失对文化遗产起码的尊重。以此归咎于当地相关部门室外文物保护不力并不过分。

    喜或许有些牵强,尽管当地群众对这些佛教场所和佛像的维修与重绘显得野蛮,但其初衷仍然是良善的,他们更期望这些遗产重新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当然,这些举措与出发点并不完全是为保护,但与保护还是有相当大的交集,或许说方向上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在于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导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实际上,群众这种热情是可以加以引导为保护所用的,比如,群众意欲维修、重绘这些场所和佛像,文物保护部门可以适时介入,通过组织捐赠获得经费,帮助厘清利用与保护的界线,明确具体的责任与义务,开展维修与保护方面的合作,既可避免“野蛮重绘”“野蛮维修”的出现,又可以引导群众充当好文物实际管理者的角色,还可以让群众得到实惠,实现双赢。

    文物保护不能只是单纯文物概念上的保护,更应强调保护与利用的辩证统一,避免保护与利用、政府与民间两张皮,因势而动、因势利导,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对于野蛮不能定位为“擅自”而放任,而是有意识地引导走向精细。只要引导有序合理,形成政民互动、保护与利用兼顾的模式,就会产生示范效应,对这些室外文物的保护反而会事半功倍。无疑,这都需要创新的勇气与智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