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老家方家河头

    □方名列

    我的老家方家河头这几年火了,报纸登,电视播,可谓声名鹊起。每逢节假日更是车来车往,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想当初,这个三面环山的河头岙,一条高低不平的石板路老街,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溪,鲜人问津。

    作为方家的子孙,我自小生活在老家,直至上小学才离开。每年的暑假,我又会按时回老家,和祖母做伴,与同伴玩耍,度过一个个愉快的日子。光阴迅速,时至今日不觉已逾半个多世纪,点滴记忆,常浮现于脑海……

    村里有条老街,叫大路墩,红石板路,沿山坡而建,街的中心位置有供销社开设的店铺,专门供应食品、日杂品,还有最重要的农用物资,是村里最大的店铺。橱窗里时常摆放着三北特产豆酥糖,在那许多食品都需凭票的年代,豆酥糖是敞开供应的,村里人家经常作为“伴手果”,馈赠亲朋好友。店铺的斜对面是大会堂,社员大会之地,还不时有文艺宣传队来演出。店铺前是村里最热闹之处:清晨,有蔬菜鱼肉摊点;傍晚,村民三五成群或坐或站,听着喇叭(有线广播),聊着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长里短,更有甚者,干脆端着饭碗,参与其中。贴在墙上的各类通知,方姓社员占绝大多数。大路墩的上段,有一幢“洋房”,中西合璧,建筑精美,是方氏族人在汉口开设眼镜店发迹后建造的,有一百多年历史。那里曾做过村委会,楼上有张乒乓桌,我还与小伙伴们推挡抽杀过。大路墩的下段有烟杂店、豆腐店、理发店、救火会等。还有一口“方井”,相传为明朝永乐年间由附近任家溪村族长嫁女至此所掘,曾为井名姓“任”还是姓“方”而闹至县衙,最终,因井坐落在“方家地盘”,而叫“方井”。井水清冽甘甜,久旱不涸。每年夏天,村里要封井,以作防火之需。“方井”旁有条小路,沿山拾阶而上,我的一位小伙伴就住在半山腰,屋后是一片生产队的竹林。春天时,竹笋会从其家灶跟间的泥地上拱出来,令我们眼红。

    在村东南的山冈上,有只“老虎凉亭”。对于亭名的由来,祖母讲的一个故事至今不忘。说是当年岗上有只猛虎,时常侵扰村民,有一大力长工,为民除害,把虎打死,自己亦为虎所害,村民为纪念他,特意在打虎处建亭立祀。儿时常结伴到岗上掏传说中的“老虎屙”玩耍,“老虎屙”为黑色五毫米大小的颗粒,长大后始知,其实那是一种铁矿石。

    村庄的南面,有一条小溪蜿蜒而下,溪水潺潺,哺育着世代村民。夏日下午,常与小伙伴一起,用泥块拦住某一段,刮干溪水捉泥鳅,被大人们发现,免不了一顿臭骂,拎着“战利品”落荒而逃。每年的干旱时节,无奈溪水常常干涸,村民们只得望溪心叹。

    村口左侧有只石碾子,直径约莫两米,斜斜地躺在深深的碾槽中,此时碾谷虽早已使用机器,但作为原始的加工工具,仿佛向我们展现了当年蒙着双眼的老黄牛拉着石碾子做圆周运动的情景……

    青山绿水,白墙黑瓦,老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大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使原本落后破败、不卫生的面貌大为改观。“一川山水好谁知?看似画图人尽痴。买得一分邻里地,半种青菜半种诗”。怎么样,生活在我老家的村民,是不是有点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韵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