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0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菜场如战场

    □和风

    我这人有点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爱好,喜欢上菜场,去菜场觅野味挑海鲜,然后免费观看婆婆妈妈们唾液横飞地与小贩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活色生香的一幕。置身菜场,犹如置身高等学府亲耳聆听一堂社会实践课一样生动得益。再说现在城市里的菜场都建得不错,灯光明亮,通道整洁,不像偏僻农村的菜场那样陈旧、窳败。漫步菜场,新鲜光亮的绿色农作物、活蹦乱跳的鱼虾,能使人联想到一桌美味佳肴。

    婆婆妈妈们上菜场犹如战士上战场,而且她们都是自学成才的砍价高手、得寸进尺的既得利益者,小贩们降一分价,她们要降两分价,水滴石穿般地和小贩们斤斤计较,最后来个集腋成裘的好绩效。可是,精明的小贩们都是八面玲珑的角色,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于是湿漉漉的菜会说是新鲜欲滴,干瘪瘪的菜会说刚从田头拔来的。如果说蔬菜我们还能辨认的话,那么有些河鲜海鲜就只能听小贩的信口开河了。我从小生活在绍兴,一直以来对清蒸河鲫鱼有一口,在洗干净的鱼身上置以葱结、生姜和少许加饭酒,然后在文火上慢慢地蒸熟出锅,用尖尖的竹筷撕下一块鱼肉送入嘴中,鲜美、润滑、绵软,再抿一口原汁的汤,有久久的鲜味缠绵在嘴腔中。

    某天寒冬的早上,我终于在菜场上逮到了这类河鲫鱼。一个年纪五十多岁、模样厚道的小贩指着木盘中活蹦乱跳的河鲫鱼说,这是五乡河里野生的,放火腿肉清蒸吃,大补!小贩很诚恳,向我伸出一双手,叹苦为抢到野生河鲫鱼,天没亮就去河埠头等捕鱼归来的渔民,日日泡冷水,手也冻得开裂。我看着他躬耕阡陌垄里农夫一样朴实的脸,毫不犹豫地买下一条斤把重的河鲫鱼,心想咱买不起冬虫夏草,干脆土法上马自己炮制食补品了。回家按既定的方针蒸煮,确实是一条好鱼,肉嫩,肥而不腻,但略带腥味。第二天,我在菜场又碰到这个卖鱼的小贩,说你卖给我的河鲫鱼泥腥味太重。他瞥了我一眼,一脸严肃,并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口吻对我说,你们绍兴人的河水清澈见底,水可酿酒,鄞州五乡的河水有泥腥味,河鲫鱼当然不能和绍兴的相媲美。就像奉化的蚶子,以前是专供朝廷的贡品,你说宁波有哪个地方产的蚶子可和奉化相比?这叫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听了小贩此话,我自愧不如,他的形容词准确到位,算是服了他!

    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小贩们为在竞争中完胜,屡出奇招。我认识一个专卖农产品的小贩,此人一身农民打扮,衣袖、裤管还沾着泥巴,婆婆妈妈们总把他当成刚从泥田爬上来的老农。我估计他的基因中有音乐成分,因为他像唱宁波摊簧一样讴歌摊头上所有的农作物都是绿色、健康,是自家的田里种植的。只是我觉得他的宣传有夸张和虚假的成分,想想他又不是地主老财雇用了一帮长工短工,能大面积种植。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因一次宵夜到凌晨时分,迎头看到他正满载着一车蔬菜从批发市场出来。只是他的装束太像一个地道的农民,工欲善其事,必利其器,他能够把广告做到这个份上,就有理由把婆婆妈妈们忽悠得灵魂出窍。

    市场也是人生,有个卖海产品的女小贩,每天大众情人一样热情洋溢,逢男人喊老板阿哥,逢女子喊阿姐阿妹,逢婆婆妈妈喊嬷嬷阿姨,把个和气生财之道运用得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而且服务态度始终是顾客至上。介绍海产品时,常说:你瞧瞧这带鱼、黄鱼,眼睛还会眨哩!是阿拉老公起半夜落五更从水产码头的渔民船里盘来的,鲜度不用说了,凡是买过的人都知道我做的是良心生意。看着她唾液横飞推介产品的投入状,路过的婆婆妈妈们都似集体患上流感一般,被深深吸引而驻足购买。

    最后还要说说高塘菜场那个卖河鲜的小贩,他现在年近七旬,身体硬朗,脸色红润。不过,他还是小贩里的书法家,总喜欢用笔在养鱼的大桶前写字,一一注明新鲜、少有的,等等。因为经常光顾他的摊头,我们算是认识了,路上见面还常打招呼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