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宁波老年 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泰栋:笔尖下的红色情缘

    前天上午,87岁的王泰栋戴起了老花镜,开始分类整理着手上的书籍。作为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的他,每天早上6点多开始研究历史材料、写作,有时晚上八点还在审稿、改稿,就这样在研究会度过了27个春夏秋冬。

    1 退休后专心编写浙东革命史

    王泰栋自幼喜欢读书,也爱写作。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宁波大众报》编辑部主任,随后进入宁波电视台工作,1987年被评为主任记者。

    谈起这段往事,王泰栋想起1984年,他前往四明山老区拍摄专题片。山区的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让王泰栋很是感慨。当天正好是个雨天,王泰栋思考了一番,决定将专题片取名为《四明情思》。

    1991年7月,王泰栋刚一离休,就收到了曾经参加革命时的“老首长”沈宏康的邀请,于是他开始不计报酬义务协助走访老前辈、老同志,记录口述资料,编写出版关于浙东革命史和新四军历史的书籍。“每天都在动脑子,我降低了患‘老年痴呆’的风险。”王泰栋打趣说。

    王泰栋不仅擅长写作,还善于抓写作题材。他发现镇海小港李家是海内外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名门望族,可因为年纪较大,出远门不方便,他便叫“徒弟”周雅飞前往香港、北京、东北等地实地采访拍摄画面。考虑到周雅飞经验不足,整整18天的行程,王泰栋每天晩上通过电话告知周雅飞第二天的人物与采访内容。随后周雅飞带回了采访记录,王泰栋整理编著了《江南望族——小港李家百年风云》等书籍,为浙东的近代历史记下了浓重的一笔。

    这些年来,他全面深入地涉及十九世纪以来浙东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特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编著出版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书籍。该研究会已先后出版了《宁波革命史迹画册(1840-1949)》、《宁波抗战八年》(画册)、《宁波革命史料新编》等各个革命时期文献、相关史料,并编写故事类、画册类,编辑会刊共计2448万字。

    2 挖掘出“四明山妈妈”的故事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王泰栋从当年浙东党委书记谭启龙的大儿子谭大骏的书面材料中发现了一位“四明山妈妈”。这位“四明山妈妈”原本是裘岙村村民,名叫翁大花。正当谭启龙夫妇奉命紧急北撤,看着刚出生才几个月的儿子谭大凯,面临两难选择。翁大花也刚生下孩子裘明星不久,但她主动站了出来:“我跟随部队北撤,用我的奶养活你们的孩子!”结果这一去就再也没回过家乡,最后病逝在沂蒙山区。

    深受感动的王泰栋为这位“大花妈妈”写词,“北撤军情紧,含泪送亲人,挑起孩子赶队伍,前头是大凯后头是明星。大凯太小怎能断奶,不能把他留四明,我决心背起大凯随军去,留下我儿裘明星......

    2006年,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30多人的合唱团排演小歌舞《四明山妈妈恩情深》,在裘岙村及各地上演。由李微作曲后,曲调非常富有宁波地方特色,丝弦弹奏出动人的旋律。歌声响起,演员抱着“婴儿”舞蹈,合唱团一位女演员跳起了芭蕾舞,将这段往事娓娓道来。演员们在台上演绎分离,观众在台下潸然泪下。

    王泰栋整理资料后,发现像“四明山妈妈”这类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她们默默无闻,在四明山、三北根据地抚养了一个又一个新四军儿女,她们的故事应该代代相传下去。

    3 问鼎宁波首个“飞天奖”

    王泰栋在研究会除了编写文史图书和历史图片集,他还策划和摄制了多部专题片和一部儿童电视剧,其中《蓝色的向往》这部作品令王泰栋记忆犹新。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东海少年军校的校园生活,曾获得1995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少儿电视剧二等奖。

    王泰栋在沈宏康、张永祥两位老会长的支持下,一直关注着宁波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和全面素质锻炼。研究会筹得9万左右的拍摄资金,请人编好剧本,准备1994年开始筹备拍摄电视剧,之后联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双方联合摄制。

    据王泰栋回忆,当时剧中的大部分演员都从宁波挑选。剧中饰演主角顾小龙的孙家蔚当时是个胖乎乎的小朋友,后来也走上了演艺和主持的道路。

    一眨眼,在研究会的时间已经快三十年了,王泰栋依旧不忘初心,保持着对文字的认真。

    记者 徐丽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