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艺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16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素心托清川,笛弄当未已

——看萧云从《青溪笛韵图》

《青溪笛韵图》,天一阁博物馆藏,绢本。纵165.7厘米,横99厘米

    非 文

    明末清初,安徽南部成为商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绘画的中心一度移到此地,因此,形成中国绘画史上颇具影响的皖南诸画派,如“姑孰画派”、“新安画派”、“宣城画派”等。萧云从不仅是“姑孰画派”的开创者,更对其它画派产生重要的影响。

    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默思,号无闷道人,安徽当涂人(旧称姑孰)。参加过科考,只入乡试副榜。他的一生经历明代四十九年,清代二十九年。明亡后自称钟山老人、钟山梅下,寓怀钟山明陵之意。曾加入复社,也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山林,以书画为娱,是一位典型的遗民画家。

    萧云从的绘画早年学习宋元诸家笔法,晚年形成“不宋不元”的自家风貌。山石方硬,山峰喜欢堆叠成几何形状,重勾少皴,用笔古健,乾隆称赞他“笔墨高简洁净,颇合古法”。“新安画派”的渐江、戴本孝、孙逸等与他交往密切,受到他的影响与启示。除绘画外,萧云从在雕板印刷史上也颇具盛名。当时安徽南部是木刻印刷的重镇,明亡后不久,萧云从以自己家乡为题材绘制《太平山水图》四十三幅,以及《九歌》《天问》《三闾大夫》等六十四图,雕板印行,广为流传,甚至波及东瀛,对日本影响也很大。

    这件《青溪笛韵图》并不是萧云从习见的空勾少皴、枯淡萧寂的画风。这件作品是他早年学习宋元传统笔法而绘制的青绿山水。图绘深山水际边,隐居文士的一个生活片段。远景群山巍峨,山势如龙,蜿蜒入云霄。山石的结构与空间体现出北宋山水气势宏阔的面貌。山腰中梵寺古塔半隐半现,松树密布。画面中部潺潺溪水,丛树围环,阁楼平地而起。楼上一位红衣文士被悠扬的笛声吸引,出来张望。此时,溪上另有一文士吹笛船头,船中小桌上置一叠书,一壶一杯。一仆童立于船中,仰望着楼上的红衣文士,一俯一仰的视线巧妙地将中景与近景相连。“请留楼角上,笛弄当未已”,楼上的文士在笛声中找到了知音,他决心邀请吹笛者上楼共叙一番。

    画面结构深稳繁复却不拥塞,起、承、转、合天衣无缝。山石轮廓以淡墨湿笔勾勒,复以不多的雨点皴,边沿以石青石绿和水墨点苔,明净古雅。树叶或点染、或平涂、或夹叶、或圈点,技法丰富,排排松树显示着元代黄公望的影子,树叶的湿笔点攒又有吴镇的风格。全图笔墨清逸,青绿设色明丽古质,尤其色墨与泛黄的绢底相融,展幅自有古意袭来。画的题款中萧氏自称“临郭忠丞巨幅”,郭忠丞即郭忠恕,是五代至宋初的著名画家。有传说在萧云从出生之时,他的父亲梦见郭氏要收萧云从为子。萧云从生前刻有“郭忠恕后身”一印,看来是有渊源的。

    画的左上作者录唐代诗人王维的《青溪》诗,并改动最后两句:“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趋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楼角上,笛弄当未已”。遗民画家由于亡国悲痛,所以,画面大多呈现或萧条、或孤寂、或荒远、或高旷、或清淡、或放逸的意境,以此来表征自己隐居避世,品格高洁。萧云从这幅画虽不是入清后所作,但是选择的王维诗句似乎隐示着自己将会以素心托寄山水,并终其一生的心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